文/ 胡慧玲 牧師 博士(現任國際真愛家庭協會事工副會長)
現代人都很忙,常常會說找不到時間,而且許多家長認為工作忙碌都是為了家庭。但這裡要提醒家長:你真的是為家庭在忙碌嗎?若是配偶對你說:「我很愛你,可是我無法將任何時間給你。」你會相信嗎?若你真的忙到沒有時間給家人,那你已經是過度忙碌,需要重新安排工作與家庭的優先次序了。
媽媽,妳在忙嗎?
我兒子很喜歡說話,每次他放學回家,一定會跟我報告一些學校裡發生的事。有次他下課回家,看見我正關著房門,忙著備課。兒子推開半扇門,伸進小腦袋問:「媽媽,妳有空嗎?」其實他明知道我正忙著,才會關著房門。可是,我實在也很難對這麼一個可愛的臉龐說「不」,只好說:「好,進來。」
於是,他就坐在我的斜對面,開始說學校裡今天發生大小事情的每一個細節。當我聽著他沒完沒了地一直講下去時,我的眼睛就開始偷偷地回到電腦上。他看到了就問:「媽媽,妳還在聽我講話嗎?」
我趕緊說:「有的有的,你繼續講,繼續講。」他才講兩句,我又失去耐心,眼睛不時往電腦螢幕看過去。於是他就說:「喔,媽媽,妳很忙,沒關係。」便走出去。
你想,我兒子走出去時在想什麼?「我的媽媽很愛我,只是她工作忙,現在沒有時間聽我講話。」──肯定不是!他想的是:「我媽媽覺得工作比我碰到的事情更重要!她的課教得好不好,比我今天過得如何更重要!」幡然醒悟後,我趕緊跑出房間向兒子道歉,請他從頭再講一次:「再給我一次機會,這次我一定專心地聽。」
愛一個人要給他時間,而且最好是「一對一」的「優質時間」。愛孩子,就要特意抽出來時間來,專注地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,並且有四個重點要注意:
- 「一對一」專注時間
「優質時間」是「一位」家長專注在「一位」子女身上的時間。「一對二」,一個家長對兩個孩子,或「二對一」,父母倆對一個孩子,都不好。因為前者,父母會分心;後者,孩子需要同時應付兩人,壓力也會較大。一對一是家長與孩子的單獨時間。
- 一天至少15分鐘
每天有十五分鐘的優質時間在一起,並且最好是固定的時段,這樣彼此有期待,也較不會忘記。要是孩子還小,可以利用幫他洗澡、接送上下學、睡覺前的陪伴等時間,都是很好的優質時段。
- 優質時間的「三不」
特別需要注意的是,不要讓這段時間變成訓話時間,不然,孩子就再也不敢與你共度什麼「優質時間」了!這是一個更多了解孩子的機會,所以有三個提醒:不質問,不批評,不指揮。
假設孩子在優質時間對你說:「媽媽,今天老師向我提問,我不會回答,結果全班都在笑我!」通常家長都會緊張地問:「老師問了什麼問題?為什麼你不會?老師怎麼不問別人,偏偏問你?是不是你沒有專心聽課?是不是在講話?你看,我就知道你這孩子一定是⋯⋯」面對父母連珠炮似地、語多不信任的質疑,孩子才不會認為這是哪門子「優質時間」呢!優質時間應是輕鬆、愉快的時間,不是質問、指責和說教的訓話時間。不要濫用這個時間,否則,下次再想跟孩子進行「優質時間」,他就會避之唯恐不及。
- 積極傾聽
積極傾聽孩子說話時要全神貫注,且有好的肢體語言,如:眼睛溫柔地注視,面帶微笑等。當孩子說了一些我們很想講的話題時,一定要守住優質時間的「三不」。若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,可以複述子女所講的話,以鼓勵他繼續講下去。
就像前面提到孩子被老師提問卻不會回答,父母若是不會回答,可以重複孩子的話:「啊!老師問你問題,你不會回答,全班都在笑你喔?」這樣的重複,使孩子知道你有在專注聆聽。當孩子感覺你在聆聽時,就會繼續說下去:「對啊!都是因為坐在我旁邊的阿強一直跟我說話,害我被老師提問。」
若是父母有耐心與智慧聽下去,孩子就可能繼續講:「阿強很可憐,沒有人要坐他旁邊,是我自己跟老師說要坐他旁邊的。」原來事情背後有這麼多的緣由,慢慢地,孩子就和盤托出事實真相,家長也因此了解孩子原來這麼有愛心。這段時間就完全可以成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溫馨親子時間了。
來聽聽親子教育專家 胡慧玲 牧師博士怎麼做:
若是家長沉不住氣,劈哩啪啦地把孩子罵一頓,不但會失去了解孩子的機會,而且還可能不歡而散,也留下了對孩子不夠公允的負面評價。
當孩子覺得父母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時,父母才可以提出問題幫助孩子思考,同時也要謹慎地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意見。但是要謹記,不要變成家長在說教。
(摘自《讓管教Q起來》第三課〈開啟孩子的潛能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