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讀經的基督徒是多的,但能享受讀經、能讀出味道來的卻不多。我曾聽一名基督徒說,她信主很久了,教會都鼓勵人讀經,她照著去做後,發現讀是讀了,卻不容易讀得懂,因此就產生一種情形─讀又不是,不讀又不是,如此掙扎很久,也找不到出路─因為教會很少會教人如何讀經,最後只好放棄。
我也曾聽過一個姊妹說,她在教會常常有讀經小組教導她如何讀經,每次都照著一些編好的讀經導讀範本按著次序來讀。然而,大都只是故事式的解說,加上一些不著邊際的講解;久而久之,這位姊妹覺得越讀就越不想讀,越讀就越覺得厭煩。後來她參加了我們每天的晨更讀經後,她才喜歡上讀經,越讀越覺得有味,就像被強力磁鐵吸住一樣,趕也趕不走了。
由此可見不只是讀經,而且要讀出味道,每次都可以看見神的啟示,並把讀到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這都是讀經中更要緊的領受;因此, 如何讀經比讀經的本身更為重要。讀經要能讀出神的心意、神的心情,以及讀出其實用性,才是最重要的。然而我發現很多基督徒不是不想讀經,是找不到讀經之路,這或許是很多基督徒的光景,也常是說不出口的困難,對普遍想讀經又讀不出味道的基督徒而言,真的沒有辦法改善嗎?
我約在三、四十多年前開始帶查經,常有機會聽到很多人的解經,覺得基督徒能維持每天讀經的不多,能深入解經的人,並且實行於生活中的人更少。但其中有不少的人,不是不想讀經,而是當他們讀經時,覺得讀不出味道來,也找不到聖經的主題,漸漸地就覺得讀經如啃雞肋,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。這樣的情況,若讓它繼續維持下去,至終會使基督徒失去讀經的本領的;因此,這個問題是刻不容緩的。
我自從十三歲信主後,就被勸要每天讀經,並要整本聖經一遍一遍地讀,不能選擇性地讀。當時年紀還小,而且那時代一方面沒有電腦及手機,也沒有什麼吸引人的活動,二方面生活也算窮困,就乖乖地遵照輔導的話每天讀經。當初讀聖經,尤其是年紀還小,肯定是讀不懂的;然而,那時雖然讀不懂,還是每天持續地讀;當時也會找參考書,只是大多數的參考書說理的較多,越讀反而越糊塗,但仍是堅持每天讀下去。漸漸地,就把聖經一遍一遍地讀完,且漸入佳境,越來越覺得讀經是有味、有樂趣的;這就應驗了凡有的還要加給他。
我初讀聖經時,若不懂就想找參考書,後來發現參考書對我而言,不容易解答我的問題,反增添了更多的問題─其一,一般參考書比較是學術式的,用很多的引證、原文的解釋、字面的含意、故事的內容、背景的查考等,但問題的中心常常是繞過去,不能切中要害,看了後還是不明
白;其二,參考書大都是解釋故事的本身,用了不少人的方法,但卻沒有深入解釋和探討為何神要寫這段經文,神的心意是什麼,於是我們明白了理性,但沒有從理性進入到靈性中,只停在理性的部分而已;其三,參考書大都沒有教導人如何把這段聖經,實際地應用在生活或教會中,於是就會覺 得學術性、理論性較多,而實用性較缺乏。
由於我覺得現在的基督徒不太會讀經的人較多,而參考書的幫助又不大,因此極其盼望能把這讀經的本領拾回,讓每個基督徒都有信心讀懂聖經。於是從2011年起,我開始計畫把過去約五十年的讀經心得,用一般文字寫成易懂的解經書,並於隔年由台灣天恩出版社出版,計畫每年出版兩冊,藉此激發大家讀經的興趣。前後歷經七、八年的時間,直到天恩出版社社長進一步邀請我出一本簡單的書,來幫助基督徒了解讀經的方法,找到讀經的門路。我覺得這是有意義的工作,就嘗試把這些年來個人讀經的方法及心得寫出來,衷心地希望可以用最簡單、最易懂、最易學的方法說出來,鼓勵基督徒享受讀經之樂。
我知道光憑一本書,就想教導人完全學會讀經,幾乎是不可能的,因為能明白聖經不是人為的方法,乃是聖靈的啟示;知道了對的門路、對的方法,再加上自己的追求,聖靈才容易向人啟示。如此假以時日,要讀得懂聖經仍是可能的,因為聖經既是聖靈寫的,若我們靠聖靈的啟示,必能懂神當初寫這經文的意義。
讀經和讀一般故事是不同的,除了把故事讀出,或是解釋故事的本身以外,還要思想聖靈為何寫出這事實、神的心意如何、神的心情又是如何?這才是讀經更重要的目的。若我們不能從經文的故事中,讀出神的心意及神的心情,而只是按字面解釋了該故事的意義、教訓等,這還是不夠的。我覺得不少教導解經的書,大多著墨於經文本身的解釋,而少有探討為何寫這段經文、神的心意是什麼、神背後的想法是什麼等等。若是如此,我們讀經就只從故事的解釋著手,對於為何要寫這故事的原因、目的等,就比較會忽略,而後者才是讀經更重要的部分。若我們能先了解讀經的意義、讀經的目的再讀經,就一定會越讀越有味,也越會與神互動、相交,並產生對神的愛。
(摘錄自《讀經新生活》,自序,天恩出版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