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約翰.麥斯威爾(全球領導力專家、《從內做起》作者)
能衡量,就能完成。如果不找出衡量成長的方法,怎會知道自己的進步呢?我必須說,去做很重要,但也很難,還需要有評估與反思。
我發現定期衡量進展,比每天測量容易,因為如果衡量得太頻繁,就像每天偵測小孩有沒有長高一樣不可行。你每天看自己的小孩,看不出他們有沒有長大,但如果三個月或一年沒見,改變就很突出了。
我每年底才衡量一次主要的個人成長。我會花時間思考,回顧過去一年的日曆,問自己兩個問題:「誰擴展了我?」和「什麼擴展了我?」
當我問第一個問題,我會列出在我生命中像催化劑的人的名字。我會想一想如何在來年花更多時間與他們相處。我也把一些人名寫下來,就是那些花了我的時間,卻對我們彼此的關係都沒什麼價值的,我會想一想如何在來年花更少時間與他們相處。
當我這樣檢視去年的日曆時,就想第二個問題。指認出哪些想法、經驗、事件、故事、資源、思想擴展了我。我用我的回答來評估過去的經驗,為將來設立目標,開始計畫新一年度的關鍵成長。在我成長的初期,每個人與每件事都能擴展我,但等我成長了些,也更有經驗時,我必須要更刻意選擇如何使用我的成長時間。但我的意圖沒變,我想要「被擴展」。理由如下:
頭腦一旦被擴展了,就無法回到初始的原版尺寸。
內心一旦被擴展了,就無法回到初始的原版尺寸。
想法一旦被擴展了,就無法回到初始的原版尺寸。
盼望一旦被擴展了,就無法回到初始的原版尺寸。
熱情一旦被擴展了,就無法回到初始的原版尺寸。
工作一旦被擴展了,就無法回到初始的原版尺寸。
團隊一旦被擴展了,就無法回到初始的原版尺寸。
一旦成長了,就永遠受影響了。而如果你可以看見自己的進步,就永遠不想停止成長。蝴蝶不能回頭作毛蟲,在四十五年的刻意成長之後,我無法回頭,我一點也不想回頭,你也不會。
持續一致——我如何每天成長?
我刻意追求成長,每天都會做這幾件事:
★我把成長放在第一優先。我不能接受一天沒有成長。我對於自己需要每天24小時每週7天都有學習,十分有意識。
★我在每個情況中找尋成長的機會。我知道機會就在那兒,所以我會積極去尋找。我問自己:「看到機會了嗎?利用機會了嗎?」
★我問一些助我成長的問題。成長不會來找我,我需要主動去尋找成長。我用經常問問題的方式尋求成長。
★我把每天所學歸檔。最容易浪費時間的就是找東西。我會把想法、引用語、故事都歸檔,在需要時就會很快找到。
★我把正在學習的也傳遞給人。我總是想著要把所發現的分享給人,因為這樣會增強學習,也會增加他人的價值。
多年來我教導人:一個人成功的祕訣決定於他/她每天做什麼。最近我聽到前第一夫人蘿拉布希說:「我們只擁有現在。」哇!說得簡潔而深刻。不會有另外一個現在了。顧好今日與每一日,就會在某一天,你的「現在」(now)變成令人驚訝的「哇」(wow)。
(摘錄自《從內做起》,〈第十章 領導力的擴展:自我成長〉,天恩出版)
【作者介紹】約翰‧麥斯威爾(John C. Maxwell)
美國知名領導學專家、演說家、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榜作者。他的著作以五十種語言發行,銷售量超過兩千六百萬本。由他主編的《聖經‧職場事奉版》(The Maxwell Leadership Bible),亦於2009年發行中文版。
2014年,他被「美國管理協會」(AMA)公認為商業界第一名的領導者,也被《商業內幕》(Business Insider)與《Inc.》雜誌遴選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領導學專家。他創辦的約翰‧麥斯威爾公司(John Maxwell Company)、約翰‧麥斯威爾團隊(John Maxwell Team)、領袖裝備中心(EQUIP),以及約翰‧麥斯威爾領導力基金會(John Maxwell Leadership Foundation),已培訓過數百萬的領導者。
2015年,他們邁入新的里程碑:世界各國都有他們培訓過的領導者。身為「傑出領導網絡」(Luminary Leadership Network)所頒發的「德雷莎修女全球和平領導獎」的得主,麥斯威爾博士每年都受邀向《財星》500大公司、各國元首和許多頂尖的商業領袖,以及背景十分多元化的聽眾:美國西點軍校、美式足球國家聯盟及各國駐聯合國大使等演講。
相關文章
教練情境3:目標導向
你是否曾經有過類似的時刻——好像一旦你作了明確的選擇,並宣布目標之後,似乎全宇宙都在支援你,而且過去以為無法克服像座山的阻礙,突然卻變得很容易。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?身為一個基督徒,設定目標是作出明確的選擇,是一個信心的舉動,踏入你認為神要你去做的事,在某方面有點像相信禱告蒙垂聽。
領導力的擴展:自我成長
你能成長多少,就決定了你能領導多少。成長是事關緊要的。如果你試著用過去所學來領導,而現在沒有成長,你能繼續做領袖的時間就在倒數了。要發展,要擴展,你未來的領導力就在於你對自我成長的委身有多少。
「教牧教練」的觀念與能力
在教會的服事,光有「熱忱」還不夠,還要有「專業」才更有助益和影響力。如果有人來找我們晤談,最後總是以「多讀經、多禱 告、交給神、等候神」為結束,豈不把責任都丟給上帝嗎?人自己的責任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