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要成功,就要擁抱失敗

文/約翰.麥斯威爾(全球領導力專家、《從內做起》作者)

要成功,你需要願意失敗。你需要維持正向的態度,即使一敗塗地還是有自信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如何維持正確的態度呢?

視失敗為成功的死忠夥伴

進步總表示:踏入未曾去過的境地;把自己放在被品頭論足的地位;暴露自己在新的壓力與需求之下。不確定自己能否應對挑戰是人之常情,這是人性。你內心的害怕、焦慮會叫你寧願不要冒險,這就是讓許多可能作領袖的人卻步的心態,他們不行動、沒有生產力、也沒有效果。

成功的代價就是失敗。如某人說的:火箭在發射台的爆炸,是我們會在月球留下腳印的原因;線路的燒毀,是世界有電燈可照亮的理由。如果我們要成功,就要擁抱失敗。

編舞指導家崔拉‧沙普(Twyla Tharp)幾十年來把自己的技巧推到極限。在《哈佛商業週刊》的一篇訪問報導中,她說:「無論早晚,所有真正的改變都與失敗有關,但許多人對失敗的了解卻不是這樣。如果你只做你懂的事情,而且做得非常非常好,你可能就不會失敗。你只會停滯不前,然後你的工作會越來越無趣,這就是一種慢慢侵蝕的失敗。真正的失敗是成就的標誌,因為某些新的、不同的東西被試過了。

從來不失敗的人就是從來不嘗試的人。我們必須記得,嘗試與錯誤(trial and error)的定義中,包括了錯誤。我們必須習慣。

視成功為色彩繽紛而非單一色彩

如果你嘗試的每一件事情都成功,生命會像什麼樣呢?我想會很無聊、平淡、什麼都可以預料。我們經歷的掙扎會使獲得的成功更有價值。沒有痛苦,怎會珍惜我們的進步呢?我們需要歡迎不可預料的,敞開接受與我們預期不同的成功。

最近,我在讀艾莉森‧艾克(Allison Eck)所寫關於音樂的文章,她為美國公共廣播局製作NOVA的紀錄片。文章中她寫到古典音樂家與爵士音樂家的不同,以及他們如何處理音樂。其中特別關於音符中的臨時記號,我覺得很有趣。

豐滿的人生是色彩繽紛的,不是一成不變的灰色,一個人的發展可以有許多不同形式。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,常常會將我們帶到全然不同的成功之地,可能甚至超過想像,是全然不同的版本。

設計「克服失敗」的計畫

為什麼這麼多人被失敗拖垮?撒拉‧蕊普(Sarah Rapp)是位影響社會的創業者諮商師,她說:「對於失敗,自我就是我們最大的敵人。一旦事情不對勁,我們的自我防衛系統就啟動了,引誘我們做些挽回面子的事情。」蕊普寫了篇訪問經濟學者提姆‧哈佛(Tim Harford)的文章,哈佛是《適應:為何成功總由失敗開始》(Adapt: Why Success Always Starts with Failure,中文暫譯)一書的作者。

蕊普說,失敗會引起各種反應,第一就是否認:「承認犯下錯誤然後設法導正過來,似乎是世上最難的事——它要求你挑戰自己造成的現況。」她說另一件難事,就是追回損失:「『做了決定,後悔了,卻又不喊停』,結果在急切地試圖抹去的同時卻造成更多損害。舉例來說,剛輸掉一些錢的撲克牌玩家,會急著想把輸掉的錢贏回來,為了『抹去』剛犯的錯,而比平常更冒險地下注。」

蕊普建議,不要太在意失敗,也不要太黏著計畫。「如果一個計畫誘惑我們,讓我們以為不可能失敗,不需要改寫,就危險了。那種計畫就像鐵達尼號,不會沉沒(直到撞到了冰山)。」

我自己有套處理失敗的計畫,就像對成功的同一套處理原則:二十四小時原則——我只給自己二十四小時慶祝成功,或為失敗難過。過了一天,我就繼續往前。身為領袖,我不能讓昨天控制今天。

(本文摘自《從內做起》,〈第6章 領導力的加分:態度〉,天恩出版)

【作者介紹】約翰‧麥斯威爾(John C. Maxwell)

美國知名領導學專家、演說家、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榜作者。他的著作以五十種語言發行,銷售量超過兩千六百萬本。由他主編的《聖經‧職場事奉版》(The Maxwell Leadership Bible),亦於2009年發行中文版。

2014年,他被「美國管理協會」(AMA)公認為商業界第一名的領導者,也被《商業內幕》(Business Insider)與《Inc.》雜誌遴選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領導學專家。他創辦的約翰‧麥斯威爾公司(John Maxwell Company)、約翰‧麥斯威爾團隊(John Maxwell Team)、領袖裝備中心(EQUIP),以及約翰‧麥斯威爾領導力基金會(John Maxwell Leadership Foundation),已培訓過數百萬的領導者。

2015年,他們邁入新的里程碑:世界各國都有他們培訓過的領導者。身為「傑出領導網絡」(Luminary Leadership Network)所頒發的「德雷莎修女全球和平領導獎」的得主,麥斯威爾博士每年都受邀向《財星》500大公司、各國元首和許多頂尖的商業領袖,以及背景十分多元化的聽眾:美國西點軍校、美式足球國家聯盟及各國駐聯合國大使等演講。

相關文章

跨出「信心的腳步」走在水面上

當你在你的山頭或事業上遇到可怕、往下沉的時刻時,你要對神有信心,祂與你同在。當你遇到非常危險的狀況時,絕對不要害怕,也不要不禱告。尋求幫助不是一種軟弱,而是一種智慧。你要像彼得一樣向神呼求,神絕對不會讓你失望。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閱讀更多 →

愛因斯坦名言──你知道嗎,困難當中藏有機會

一旦你知道有問題,也努力想看清楚問題,就可以開始收集資訊。但你必須有評審的架構才能使收集到的資訊對新發現有用處。否則如何詮釋你的發現?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閱讀更多 →

重新,從心出發

「用心,就會找到用力的地方!欠缺領導力?可能領導還沒與心校準,所以無法釋放領導力。在這個追求創新的時代裡,我們需要回到根本(Back to Basics,這是Dynamic的拉丁文原意)。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,基督徒都倒背如流,但我們捫心自問:回到根本了嗎?讓我們重新從心出發!」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閱讀更多 →

教練情境3:目標導向

你是否曾經有過類似的時刻——好像一旦你作了明確的選擇,並宣布目標之後,似乎全宇宙都在支援你,而且過去以為無法克服像座山的阻礙,突然卻變得很容易。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?身為一個基督徒,設定目標是作出明確的選擇,是一個信心的舉動,踏入你認為神要你去做的事,在某方面有點像相信禱告蒙垂聽。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閱讀更多 →

大圖畫──我的成長需要聚焦在哪兒?

你的大圖畫包括些什麼?你想要去哪裡?你可以發展什麼強項?在基本領域上,你可以選擇哪些去改進?什麼核心價值你需要包括在成長過程中?如果你現在可以回答這些問題,就能助你在自我成長上更有策略。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閱讀更多 →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
Your Order

購物車內無任何商品

回到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