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夏書展瘋購 專區單本79折 滿1200折100

如何獲得—無邊際中的真自由

總有路可走

  我承認,我超愛網路。以前面對無際汪洋,或登高遠眺所感受到的寬廣,都沒有在網上感受到的遼闊那麼具體。
 
  我愛那種想到甚麼馬上就可以上網去搜尋的自由,那種可以探問各種問題,不用覺得太笨、太麻煩、太惹人嫌,又可以隨時給好奇心關上水龍頭、不需要收尾的自由。
 
  我愛那種家裡東西壞了,可以試著到網上去學習如何自己找出毛病、動手修理,不一定要立刻求助於專家的可能。雖然,我也因此惹了不少麻煩……。
 
  我愛那種讀了以為是「古人」寫的好書後,竟然還可以在網上聽到他生前演講的聲音、甚至看見他本人模樣的驚喜,讓我挑戰了生死兩別的界線……。
 
  我愛那種只要指頭動一動,就可以抵達任何世界奇觀的自由。我愛能在溫暖的房子裡,看見雪花紛飛;又在冷氣房裡,看著幾乎燃燒的非洲大地的權利。沒錯,能親身到現場,和在網路裡看,當然不一樣,但是,對沒錢、沒閒、又沒體力的人來說,這已是莫大的幸福。



  網路裡那種「總有路可走」的自由,深深吸引著我。

願意愛,才有真自由
  但是我也承認:網路提供的自由,有時就像無邊的沙漠,會讓人越走越腿軟。當你走了幾天幾夜,還是一望無際時,偶爾會懷疑自己到底總共前進了幾步?
 
  當一則感人故事尚未讀完,已有另一則感人故事等著,然後立即又有另一則感人故事也傳得沸沸揚揚時,回頭審視網下的自己,我問:發生在我身上的感人故事又在哪裡?甚麼時候會寫出來?
 
  刻意要和孩子們找話題聊天,最方便的就是從在網路上看到的感人故事出發。貼心的女兒會耐心而專注地聽我講完,甚至同理我的動容,然後回應:「這故事我好久以前就讀過了,的確很感人。」
 
  家有沒耐心孩子的朋友告訴我,往往才吐出第一個句子就被打斷:「拜託,這種故事天天都有,沒甚麼稀奇!」
 
  這是一個感動神經已經麻木的時代嗎?似乎聽來讀來的感動太多,取笑著線下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感動是那麼貧脊。幾次在熱鬧的商場和車站,我想起網路上看見的那些舉牌子免費給擁抱的故事,還有停下來陪乞丐聊天、送漢堡和熱咖啡的畫面,眼前卻只有冷風流竄在匆匆腳步之間,找不到一雙願意與我暖暖相觸的眼神。
 

  愛本身不是自由,只有在網下我們願意為愛付出的時候,靈魂的自由才能被釋放出來。

自由=選擇?
  這世界彷彿嘮嘮叨叨地,拼命想要說服我們:自由=選擇。越多的選擇,就代表越多的自由。
 
  打開衣櫃,衣服不夠多,就少了打扮的自由;打開櫥櫃,零食不夠多,就缺了吃得盡興的自由。
 
  因此有了網路之後,要上餐館,如果不能上網去搜尋出那一大串餐廳的名字,家裡要油漆,如果不能上網去看上百張室內設計的照片,網路新世代就覺得綁手綁腳,失去了選擇的自由。
 
  選擇太多的結果,並沒有讓人真正懂得享受自由,反而造就了一批必須不斷用刪減法來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的人。
 

  生活的力氣,幾乎都花在選擇上面。

 
  有天我跟孩子說:「要回國探親了,兩個禮拜的行李早點打包。」
 
  搭機時間在晚上,下午,我想請她把行李拿下樓擺著,走進她的房間,一團亂,行李箱張大口打著呵欠,裡面是空的,她小姐還在網上,螢幕一直在跳動。
 
  沒好氣:「幾點了,還不整理?早就告訴妳了不是嗎?」
 
  她回過頭看我,一臉無辜:「我是幾天前就開始了,一直在網上找整理行李的最好方法,學了好多,只是還沒決定採用哪種方式整理。」
 
  在上機前,行李箱終於閉嘴,我替她捏了把冷汗,不能相信這麼簡單的事情也需要花這麼多時間精力去過濾選擇。
 
  於是,谷歌百度都聰明地、偷偷地觀察著,計算著你我的偏好,把合胃口的選擇諂媚地秀在我們眼前,好讓我們覺得自由自主,忽略了螢幕的框框正把我們像遺照一樣鎖在裡頭,下不來現實裡活。
在更高原則下自我設限
  還好那線下真正自由的人,繼續儉樸地,用他們透氣的生命吸引我們太複雜的心。
 
  開羅的瑪姬媽媽(Mama Maggie)原來擁有太多選擇,身為一家公司的高級主管,又在大學裡當教授,她穿著歐洲的高級服飾,擁有愛她的先生、兩個可愛的孩子。金錢,地位、學識,想要去的地方、想要買的東西、想要追求的理想,似乎都列隊等候,隨她挑選。
 
  她卻丟棄了世界捧著任她挑選的萬物,為了走進所信仰的上帝給她的生命呼召,將自己的大半生局限在垃圾山裡,用最簡單的生活次序,活出在愛中大有自由的人生。
 
  為了得到獻身給垃圾山孩子的自由,她甘願活在一個物質、時間,甚至社交都非常受限的現實裡,捨去了一個正常人配得的大部分選擇。
 
  德瑞莎修女只有兩件修女服,到八十歲,她都堅持每天自己洗衣服。她不需要去百貨公司買衣服、不需要找飾物搭配、不需要為不同的鞋子選擇皮包、不需要送乾洗。她失去了如何打扮自己的諸多選擇,卻得到了擁抱貧苦傷痛的自由。
 
  其實,連在藝術和文學創作範疇中,限制選擇,也成為通往更大創作自由的先決條件。許多偉大的文學藝術創作者,往往都守著非常單調、重複的生活作息,因為規範熱情最可靠的方法,就是規範時間。例如村上春樹在寫小說時,總是淩晨四點起床,連續工作五、六個小時。下午則用來跑步或游泳(或者兩者都做)、辦雜事、閱讀、聽音樂,晚上九點上床。
 

  想擁有真正自由的人,是一個知道自己要甚麼,然後去做選擇的人,而不是依靠很多的選擇來讓自己「碰運氣」,看看能不能在當中找到自己到底要甚麼。

在無窮選擇中認定獻身祭壇的瑪姬媽媽(白衣者)。
真理中的自由
  每次上網隨便輸入一個字,就跳出數不盡連結可以選擇的資訊世界,到底是叫我們更自由,還是更動彈不得?
 
  我有點害怕,習慣網路的孩子們,會不會長成一個內在越來越沒有彈性的生命?因為太多選擇,變得只能拼命搖頭說「不要不要不要」,當眼前沒有選擇的時候,卻無法思考出自己的“Yes”到底是甚麼?
 
  還有,網路世代的人從小所經驗和習慣的自由,長大後,不一定在現實中還能夠延伸,但是他們卻因已習慣從外面找自由,裡面反而更不自由,所以只要環境給他們一些框架,他們就很痛苦。
 
  朝九晚五的要求太死板,非去辦公室不可會勒住創意的脖子,同樣的工作環境待太多年會煩躁,不夠刺激會讓人窒息。外在的選擇越多元化,人的適應力似乎越薄弱。
 
  感謝網路,給了我們下一代更多的選擇,但心志若不強大,選擇越多,只會讓人越被動。以強大的心志,用簡單的原則去選擇,而不是在諸多可能中做出自己沒有把握的決定。並且,有選擇不犯罪的能力,那樣的心,才會有真的自由,去享受屬於自己的上好選擇。
 
  科技文明不能塑造出這樣一顆心,真理卻能。
 

  我們的孩子必須懂得真理,讓真理保護他們的心,生命才可能在諸多選擇中奔馳。

 
  就是那句話,有沒有網路的世代,都如此洪亮:「你們必曉得真理,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。」(約翰福音8:32)

作者馬睿欣老師為知名紙本及網路作家,敬請拭目以待她所撰更多網路與親職相關新知、策略與洞見。馬老師撰寫、播講之有聲教材禮盒《理家理心》(書+5CD),教導如何由內而外、由心到手,整理管理家居內外,雋永實用、膾炙人口。

美國讀者為本會奉獻100美元以上者,可索贈一套;臺灣讀者請電(02)2515-3551向天恩出版社洽購。

本文摘自《2017真愛家庭雜誌第99期》,未經同意請勿轉載
文/馬睿欣

本文取材自《真愛家庭》雙月刊

該雜誌為「國際真愛家庭協會」之代表性刊物以陪伴全球華人「將心歸家享最愛,守住真愛守住家」為宗旨提供全人性全程性全面性的專業服務

該雜誌2001年創刊迄今所有内容及該協會所有課程教材及服務請上網查詢www.familykeepers.org
#真愛雜誌
#網癮

#瑪姬媽媽
#Mama Maggie
#德瑞莎修女
#選擇
#自由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
Your Order

  • 神給人的好消息-福音五訣
    1
    NT$5 NT$5

小計: NT$5

查看購物車結帳
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