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夏書展瘋購 專區單本79折 滿1200折100

我們是上帝的「一個百姓」

文 / 德瑞克與法蘭絲瓦 ‧ 法蘭克(Derek & Françoise Frank)著 ; 陸沛珩 譯

當我們一起散發出上帝的光
我們將向這個世界
釋放出巨大的屬靈富足與能力

分別出來的國家

上帝從列國中最小的一國裡,揀選了一群硬著頸項的百姓 —— 以色列,成為獨特分別出來的。在這個背離上帝的世界中,以色列顯明出來,成為上帝公義的範例。以色列要展現的是一個標準,亦即,上帝對於列國的旨意要以其為依據,作為衡量的標準。她還要成為上帝對外邦人救恩的管道。以色列是「瞳人」,上帝眼睛的虹膜(參考申命記三十二章10節),是上帝身上最珍貴、最敏感之處;也是祂觀看世上一切所使用的透鏡。

這就是為什麼上帝應許:祂以「永遠的愛」(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節)愛以色列;祂會像丈夫愛妻子一樣地愛她(參考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2節),無論她如何回應,祂都永遠無條件愛她。

這也是為什麼上帝以祂的創造起誓,沒有什麼可以減少祂對自己百姓的愛。

「那使太陽白日發光,使星月有定例,黑夜發亮,又攪動大海,使海中波浪匉訇的,萬軍之耶和華是祂的名。祂如此說:這些定例若能在我面前廢掉,以色列的後裔也就在我面前斷絕,永遠不再成國。這是耶和華說的。耶和華如此說:若能量度上天,尋察下地的根基,我就因以色列後裔一切所行的棄絕他們。」(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5 ∼ 37 節)

那時候,人類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天空是很有限的。所以,雖然天上的星星比我們能數點的還多,但當時的認知是天上大概只有數千顆星星。直到後來,現代天文學已經證實宇宙有一千億個星系,包含我們住的銀河系;光是銀河系本身,就有五百億個星球,所以要量度上天是不可能的。上帝的意思是說,關於以色列重要性的啟示,會以相同的方式增加。

以色列是要成為一個給其他國家觀看的展示品,如果她是要向這個世界展示順服的祝福和不順服的咒詛,她需要的僅僅是上帝信實如鑄鐵般的保證。這就是為什麼從最起初開始,上帝就給了亞伯拉罕一個不能被撤回的應許:「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,作永遠的約⋯⋯」(創世記十七章7節)

即使以色列在這個約中要經歷許多過程,這個約仍是永約

當上帝在雅博渡口為雅各改名的時候(參考創世記三十二章22∼28節),這個約就被先知性地宣告出來了。「雅各」的原意是「篡位者」、「欺騙者」、「欺哄者」,在與雅各徹夜摔跤之後,上帝重新為雅各命名,稱他為「以色列」—— 希伯來語的意思是「他勝過了神」。雅各不容他的對手離開,他說:「你不給我祝福,我就不容你去。」(26節)然後他的對手告訴他,現在,他的名字是「以色列」,因為他「與神與人較力」(28節),都得勝了。

那夜,雅各的性格被改變。黎明之前,「以色列」勝過了「雅各」這個說謊者、機會主義者及篡位者。他緊抓住一個祝福,就是不再在上帝面前誇口。在此之前,他認為公義是一個他本應該會得到的東西;但現在,他要不計一切代價得到它。

這個故事,預先陳述了上帝對以色列的計畫是會被實現出來的。雅各的後代有可能也有類似的掙扎,直到他們願意付上一切代價緊緊抓住神 ,而這就是他們進入獨特呼召─成為列國之光的途徑。

然而,在他們的掙扎中,他們虧欠上帝的標準,所以上帝責備他們:

「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,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,為自己鑿出池子,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。以色列是僕人嗎?是家中生的奴僕嗎?為何成為掠物呢?少壯獅子向他咆哮,大聲吼叫,使他的地荒涼;城邑也都焚燒,無人居住。」(耶利米書二章13∼15節)

此處經文提到的「獅子」並非猶大的獅子,而是撒但及其爪牙的咆哮,如同獅子咆哮,「尋找可吞吃的人」(彼得前書五章8節下)。

在這場戰役裡,以色列別無其他出路,她繼續扮演上帝給世界照明電路系統的角色;她只能選擇開或關。無論以色列如何選擇,上帝都繼續使用她以成就祂的旨意。但是跟電力不同的是,以色列最好是選擇開而不是關,因為選擇關閉會有代價,開啟卻不用付代價。如果以色列遠離上帝,她就脫離祂的保護,反而成為一個容易得手的獵物。

然而,在上帝的主權中,上帝持續向自己揀選的百姓顯明祂的計畫,並且未曾停止保留餘民。他們的光也許在世上幾乎不被看見,但是在屬天的領域裡卻是被看見的。正如同當以利亞以為自己是僅存的而感到絕望時,上帝就提醒他:「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,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。」(列王紀上十九章18節)

上帝盟約的愛是為了全體猶太百姓,忠心與不忠心的都一樣。當以色列犯罪被驅趕到巴比倫七十年,上帝對以色列全體說:「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,不是降災禍的意念,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。⋯⋯我必被你們尋見,我也必使你們被擄的人歸回,將你們從各國中和我所趕你們到的各處招聚了來,又將你們帶回我使你們被擄掠離開的地方。」(耶利米書二十九章11、14節)

儘管上帝必須嚴格地管教以色列,但很明顯地,祂依舊愛她。迄今,沒有任何事顯示上帝改變了自己的心意;無論發生什麼事,祂都定意透過以色列完成祂要給世界的救恩。

關鍵問題

這個應許引發了一個關鍵性的疑問,就是彌賽亞第一次來臨時,是否在任何層面上已改變了這件事?保羅在羅馬書十一章曾四次回答這個問題,他都用加強的語氣,說「不」!首先在第1節,他說:「上帝棄絕了祂的百姓嗎?斷乎沒有!」11節裡他強調:「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?斷乎不是!」然後在28節保羅繼續說:「就著揀選說,他們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。」最後在29節他以「上帝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」作為總結。

顯然,耶穌的來臨並沒有改變以色列的呼召,而保羅更接著解釋未來這件事將如何成就。首先,有部分的以色列人是硬心的,要直到外邦人數滿足,然後以色列將會經歷柔軟,就像是「死而復生」一樣。這就是為何保羅會說:「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」(羅馬書十一章26節上)。只有在那個時候,以色列將成為列國的光,就是按著上帝對她的旨意成就。

這一切都顯示以色列全體在「上帝的旨意中」,是處於非常核心的位置上。它描繪出上帝的整體救恩計畫,是如何遠遠地超越從地獄進入永生的個人救贖;它更點出教會侵佔以色列在上帝計畫中的角色,是件多麼嚴重的事;它也強調,我們必須明白,上帝對猶太子民的計畫並不是我們認為的「他們歸併到我們這邊來」

到現在為止,我象徵性的犁刀已經成功地打破硬土,卻似乎碰到了堅石。很明顯地,上帝對以色列與教會有同等的愛,卻有不同的理由,還有不同的方式。那麼,教會和以色列可以如何同時對上帝的計畫與目的有完整的呈現?他們怎麼可能有所交疊?更不用說是並存了。

剛開始我還很納悶,為何一切看起來這麼複雜?直到我開始懷疑有可能在某個地下深處還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珍寶。這個寶藏何等珍貴、何等關鍵,以致仇敵無情地讓教會遍尋不著。沒有這個寶藏,教會就會對自己真實的身分與命定渾然不知,這麼一來,教會對仇敵就沒有什麼大威脅了。

我即將要發現的這個「寶藏」,是關於上帝「一個百姓」的「兩個部分」,每一個部分都有自己獨特的地位和呼召。而這「一個新人」見證了屬靈的富足,是仇敵無法抵擋的。

猶太與外邦信徒在耶穌裡面有相同的屬靈地位,「並不分猶太人、希臘人,自主的、為奴的,或男或女」(加拉太書三章28節),因為他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「一」了。然而,他們的屬靈呼召卻不一樣。在耶穌裡,一個猶太人仍然是猶太人,外邦人也仍然是外邦人,就好像女人仍是女人、男人仍然是男人一樣。他們的地位一樣,但是仍然各有各的呼召。

「上帝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」(羅馬書十一章29節),所以,對一個猶太人的呼召 —— 無論是得救或未得救的,都是一樣。然而,這個猶太人透過耶穌得救與否,將大大地影響他猶太屬性的呈現。

以色列和教會一起 —— 我們是上帝的一個百姓,透過這一個百姓,上帝用兩個不一樣的方式執行祂的目的。「因祂使我們和睦(原文是因祂是我們的和睦),將兩下合而為一,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;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,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,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,如此便成就了和睦。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,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,與上帝和好了」(以弗所書二章14∼16節)。

當我們一起散發出上帝的光,我們將向這個世界  釋放出巨大的屬靈富足與能力。

本文摘自天恩出版《逃離大騙局》第4章〈撒下真理的種子〉

【作者簡介】

德瑞克 & 法蘭絲瓦 ‧ 法蘭克(Derek & Françoise Frank )
於1980年初相遇於耶路撒冷,自此,他們展開了一個夥伴關係,進入一個三十年的牧養事工;至終,他們成立「咆哮獅子製作公司」(Roaring Lion Productions)。這是一個 獨特的多媒體公司,專門教導外邦人和猶太人關於基督教信仰的猶太根源,以及以色列在上帝救贖計畫中的重要性。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
Your Order

購物車內無任何商品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