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假裝的信仰日常不假裝的信仰, 少在那邊假裝沒事好嗎, 服事, 柳子駿, 牧養, 真實 / By 天恩悅讀 文/柳子駿(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) 「你確定這個可以放進去?」、「這個寫出來不會怎麼樣嗎?」、「你這段一定有人會對號入座!」 這些話都是在這本書印刷前校稿時,出版社最常跟我講的話。老實說,我也很緊張,一方面是裡面都是親身的經歷,就怕有當事人讀到會受不了;另一方面就是,從小到大在教會裡面,「不能講、不能說」的東西,還真的有點多,時不時就會說錯話,比越戰踩到地雷的機率還高。 這一切要從我的出生背景談起。我從小生長在牧師家庭,外人可能很羨慕我,但事實上,我總感覺到自己被一些不成文的潛規則團團包圍,甚至還有很多「不能說的祕密」,久而久之,就將我刻劃成一個不太會表達情緒的人。 這些狀況真是我們不樂見的,但怎麼卻這樣發生了?也許,你在教會中,聽過律法主義、完美主義、盲從,這些意識型態。 律法主義:律法主義的由來,就是聖經中說到的「法利賽人」,這些人只會說、很少做,只重外表,裡面都是空洞的骨頭,耶穌當時用「假冒為善」來稱呼他們。 完美主義:就是把神職和服事者美化、神格化的狀況,好像這些人就是「得天獨厚」的一群人。同時他們都被期待不能犯錯、不能做錯決定,於是長此以往,他們就算做錯了事,卻習慣掩蓋起來,導致後來爆發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。 然而,我們都不完美,我們都是承認自己是罪人才接受耶穌決志成為基督徒的,所以成為基督徒後,我們何苦繼續隱藏自己是罪人這個事實來生活呢? 盲從主義:就是你在一群人中,明明發現不對勁,但為了跟別人一樣,所以也不想要改變。你的行為不再是受聖靈或神的話語引導,而是受他人的期待和意見所影響與控制了。 從小我常常眼睜睜地看著這些現象不斷發生,也很不理解為什麼這些不合理的事就這麼揮之不去?而我也在這些不容易的處境裡,漸漸品嘗什麼是長大的滋味。但這種「習慣不自然成為自然」的成長背景,剛好也成了本書最好的養分。 給「已經習慣教會」的人 我希望這28封寫給你的信,可以帶你縱覽整個基督徒生活,打破一些思考的框架,讓你有機會用不同的眼光看教會,說不定你的想法和我不一樣,我也很開心,起碼你是看過、選過、分辨過後,才過你想要的基督徒生活。 給剛剛信主的朋友 我希望這裡的每一篇文章,能夠帶你看到真實的基督徒生活,其實是豐富、多元、真實、不做作,不需要假裝,而且充滿「人味」。或許你早已聽說基督徒的形形色色,但是我希望你可以作一個健健康康的基督徒,活出神眼中最好的自己,你不用作別人,因為神創造你獨一無二。 給同為牧家子女的PK們 只想告訴你們:「辛苦了!」我可以體會那些潛規則給人的壓力,我明白這些日子,家人、會友或自己給自己的要求和無數的挫敗感,因為我們本來就不是創造來滿足其他人的期待的。也許那些聲音已經大過我們能夠聆聽那位造我們的神,對我們的命定和呼召。你要知道,你不孤單,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。 「神是個靈,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。」(約翰福音4:24)沒道理,神要我們用誠實拜祂,但在生活中活得很虛假吧!一起過一個真實的基督徒人生吧! (本文摘自《嘿!少在那邊假裝沒事好嗎?》自序,天恩出版) 相關文章 一個好有勇氣的選擇 2020 年 12 月 2 日 尚無留言 文/ 武自珍(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治療師及國際督導師、前東海大 … 閱讀更多 → 不假裝的信仰日常 2020 年 12 月 2 日 尚無留言 文/柳子駿(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) 「你確定這個可以放進去?」 … 閱讀更多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