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的晚上,在我轉台的放空間,瞥見了部有關人類進化的短片;一般我是對生物學範疇的議題沒有太多興趣的,然而最近受<<人類大歷史>>這本書的激發,覺得人類歷史實在太多智慧,無愧我們敢大言不慚稱為智人啊(離題了~~拉回),遂停下了手中的遙控器。
片中描述100萬年前的地球上,不僅有我們的祖先-智人,還有我們祖先同種的旁系—類人猿(其實當時有非常多人種存在著)。
類人猿,牠們先天比我們祖先強得多也有更多的優勢,比如擁有結實的牙齒和強健的體魄,可以去咀嚼粗纖維的球莖植物,也可以隨意獵取到他們需要的食物,所以它們無需四處去進行危險的覓食活動。
我們祖先則沒有這種優勢,所以只能不斷進行危險的冒險嘗試,比如偷襲野獸,並與其進行搏鬥,還常常因此丟掉自己的性命。
但,我們祖先從未停止過類似的嘗試,並且不斷從中積累知識、吸取經驗。
這過程看似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命運,就像我們大多數人認為的;後來,地球環境發生變化,球莖植物大量消失,類人猿由於找不到充足的食物而逐漸滅亡。最後走到今天的,則是原本先天條件並不占優勢的”智人“,並且不斷發展壯大。
而在生物學裡,全世界現在唯一的人種,就只剩“智人”了。
片子最後,旁白說了一句話非常有記憶點:
「他們的消亡不是因為失敗太多,而是因為嘗試太少。」
這讓我回想起了那個拿著Walkman的年代,我的同學包括我都認為手擁一台Walkman就是又趴又潮的事情了,記憶最清晰的就是吸入式的Walkman了,小心翼翼的拿著每片CD,看著它吸入Walkman裡就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;在MP3剛推出時,許多廠商認為那是沒有品質也沒有水準的產物,對其嗤之以鼻,我在想,當時壓黑膠的那群,一定以為沒有人會拿起那個用小雷射打出的瑕疵品,但曾幾何時,CD已經在拍賣網以古董收藏出售了。
最近沸沸揚揚的廢止文言文話題也是。
文言文是怎麼被白話文淘汰的?
文言文要寫、要讀都有一定的門檻,白話文人人都能說,能懂,最後大眾勝出。
我在想,當時寫文言文的人們,會不會也認為寫白話文會讓大家變淺薄呢?
而 故步自封。
MP3的確不如CD,白話文不若文言文優美,但我們常常忘記了,上帝創造語言和音樂的目的,不是為了個人利益,不是為了個人喜好,而是讓它成為眾人的祝福,當越多人能使用語言,和享受音樂時,一切的選擇也不言自明了。
回到神起初創造的原因,就是蒙福的開始。
閱讀也是然,是為了讓每個人回到神所設立的起初,那個更好的自己,更像耶穌的你。
那麼網路時代的作者與出版,又該怎麼面對紙本書這個傳統的知識載具呢?
或許我們更該跳脫本本位的慣性模式,思考書藉的本質和意義。
有些時候,我們只是嘗試太少而已,就如同騰訊創辦人一句我很愛的話:小步疊代、試錯快跑。是這個時代的叢林法則。
「他們的消亡不是因為失敗太多,而是因為嘗試太少。」
期許我們都對自己的生活,多嘗試些;
畢竟淺嚐的人生,總比無嚐好。
註:
我其實非常看重文言文帶來的深遠意義,文言文讓人們訓練如何精煉字句,表達邏輯清晰並且簡單扼要,想想當時一張紙多貴啊,所以要訓練自己能把語意在濃縮在短短幾句話真的很不容易,文言文的訓練雖然無趣又有點痛苦,但就像鍛鍊身體一樣,是值得的。盼望教育部能再深思熟慮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