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費滿$799,即可享免運

誰才是人生勝利組?

他們似乎已經一無所有,連生命也到了盡頭,然而我卻從他們身上看見──

誰才是人生勝利組?

女主角亮相

  雨雪紛飛的早春午後,我坐在咖啡廳裡,瀏覽著窗外瑟縮的行人。一道人影閃進門,隨即一朵春陽似的笑靨出現在眼前,她就是我要採訪的克麗斯蒂‧馬德生 (Kristy Matheson)。

她四十歲,已婚,三個孩子分別是十八、十三、和四歲。克麗斯蒂是一位忙碌的職業女性,每天要接觸許多不同的人。她在社區中十分活躍,經常受邀在不同場合演講。她和先生又組織了山友會,與同好們定期登山。這樣一個「人生勝利組」所從事的工作,卻是與她多采多姿生活極不協調的安寧照顧(hospice care)。克麗斯蒂的職責,就是幫助末期病患由醫院轉入安寧治療,並關懷他們的家屬。

克麗斯蒂專職幫助末期病患由醫院轉入安寧治療,並關懷他們的家屬。

他們改變了我!

  我向她表明採訪的目的,是要談談改變她人生的經歷。以下就是克麗斯蒂的故事,以第一人稱來敘述:

從小我就想當社工,因為可以幫助別人,尤其是年輕人。我當了十二年社工,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,有朋友問我想不想去寧養院(hospice)工作。我從未想過到那種地方去,但她說,有一家寧養院正在招聘外展工作人員,我的社工背景有助於和病人及家屬溝通,正好派上用場。其實我那時很害羞,根本不敢在公眾場合講話,不過我還是去了,而且一待就是七年半。由於工作需要,我有機會接觸各式各樣的人,並且經常要公開講話,於是強迫自己走出了小圈子。


  三年前,我生活一度陷入低谷。事情不順心,情緒低落,生趣索然。有一位病人找我安排安寧治療,她說:「我並不怕死,只是不想死得很痛苦。」當我到她家時,發現她是獨居,只有一條腿,體重不足九十磅(約四十公斤),隨時要靠氧氣瓶呼吸。然而她在病床上完成的事,比很多人一輩子所做的都多。她幫助當地小學籌建運動場,打電話募款,在病床上召開籌備會。我想,假如一個像她這樣受困於病床的獨腿垂危之人,都能滿懷喜樂,盡全力善用自己剩餘的時間,那我的心態究竟出了甚麼問題?


  有一晚,我因先生未得到理想職位而輾轉難眠。我起床散步,耳邊彷彿聽到有人說:「在等待船來的時候,要保持平安、喜樂和滿足的心。」多少年來,我一直在等待一艘遠方的「船」,它可以代表不同的事物:有時是我先生的工作、有時是房子或別的東西。我覺得,一旦他得到那份工作、一旦我們買下那棟房子、一旦我們付清貸款,我就會快樂。我相信剛才上帝在對我的心說話:身為醫療工作者,我內心是如此枯竭,根本沒有能力去幫助任何人。我應當為自己的平安、喜樂和滿足負責,而不是等著別人把這些給我。


  我睜大眼睛,開始留意周遭的病人,在病痛的折磨之下,不少人仍然保有平安、喜樂和滿足。有一次去醫院探視一位癌末的老先生,醫生說他只剩一星期的壽命,所以他打算回家接受安寧照顧。很明顯他正承受著極度的疼痛,但在我離開前,他拉著我的手說:「我可以為妳禱告嗎?」那個簡短的禱告深深撼動我心靈。他,一個要靠大量嗎啡止痛的癌末病人,竟然為我這個健康的人祝福!我才是真正的病人,不是他。當我對他太太提起這件事,她回答:「他就是這樣的人,癌症無法奪去他對人的愛心。」


  另外有一位病人,和我年齡、背景都相仿,特別談得來。有一次,我不經意地告訴她我快四十了,言下頗有歲月催人老的感慨。她卻說:「噢!我現在為活著的每一時、每一刻、每一天而感謝耶穌。如果我能活到四十歲生日,一定大大慶祝一番。」當我在擔憂四十歲的到來之時,她卻在盼望四十歲。


  最記得一位患失智症的老爺爺,我去看他的時候,他不斷地和我握手,然後說:「妳的手好冷,我有一副多餘的手套,可以給妳戴。」他一再重複要給我手套,因為外面冷。我愣在當場,心想,他認得我嗎?他是一個重度失智症患者,連自己是誰,恐怕都記不得了,還在關心我。


  這些在苦難中的人所流露的真摯情操,到底是從那裡來的?我成為基督徒很久了,但是生活中缺乏喜樂,和上帝的關係也是淡如水。當我仔細思考的時候,一節經文浮現腦海,是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3節:「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」有些東西不是疾病所能剝奪的,不是苦難所能剝奪的,也不是死亡所能剝奪的。正如聖經所言,它們永遠常存。


  自此以後,我展開一段心靈之旅,立志在生活中追求並實踐這三樣事。有人驚歎:「我無法想像妳怎能從事這一行!」我回答說:「我的工作改變了我的想法、我的生活,和我整個人。」世上的一切都會過去,萬物都要更新,所以我也要繼續成長。原本懼怕的四十歲生日終於來臨了,而我選擇在那一天去攀登阿帕拉契山。就像那位女病人說的,我們對事情的態度是出於我們的選擇。我們生命的意義,也是出於我們的選擇。


  我覺得生命的意義,應當建立在「信,望,愛」的基礎上。我所追求的平安、喜樂和滿足都源自對上帝的信心和盼望,知道眼前的事物都是暫時的,而愛心是我們的生活的動力。在人生的盡頭,有些東西會失去,有些卻能進入永恆。如何取捨,是我們的選擇。

贏在終點,也贏在起點

  訪談結束,克麗斯蒂起身離去。我一面看著窗外,一面思索她剛才的話。雪仍在下,院角積雪中透出點點青翠,幾枝水仙花不畏嚴寒,已經破土而出。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長跑,克麗斯蒂講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「人生勝利組」,因為他們贏在終點。如果今生的結束真是永生的開始,他們也是贏家,因為贏在起跑點。聖經哥林後書六章10節正是他們的寫照:「似乎憂愁,卻是常常快樂的;似乎貧窮,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;似乎一無所有,卻是樣樣都有的。」

真情真愛顧長輩 答  客  問

Q:在廿一世紀,照顧家中長輩大致有哪幾種模式?
A: 1.居家照顧(讓長輩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,引進各種資源來達成「在地老化」的目標)
2.遠距關懷(透過電話及偶爾的探親參與父母的照顧)
3.機構療養(將父母安置在專業機構中接受療養)


Q:如何才知道長輩須接受生活起居及醫療照護的協助?
A: 請考量以下五大指標
1.能否自行穿衣、脫衣?
2.能否自行備餐、進餐?
3.能否自行如厠、洗澡?
4.能否在屋內走動無虞?
5.能否操作電話及基本家電?
若有一項為「不能」,則為需要全面醫療護理照顧之徵兆。


Q:長輩在尚有自主能力時,需要預備的最重要文件是甚麼?
A: 1.生前信託(優於遺囑的設立)。
2.醫療照護事前指示(指定醫療法定代理人,簽妥「終止急救授權書」(臺灣稱「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」),以免失去意識時「任人擺布」)。

Q:開始或即將進入老年者,最須要未雨綢繆的是甚麼?
A: 1.考慮是否購買長期照護醫療保險。
2.整修家屋,打造安全居住環境。
3.如上述,備妥重要基本文件。
4.整理家族相片,記錄家族故事,規劃如何傳承信仰、價值觀、人生智慧。

以上問答僅是《真情真愛顧長輩》有聲小冊精彩內容的一小部份。

欲更深入全面了解以上重要問題的答案,請詳閱並聆聽《真情真愛顧長輩》有聲小冊。其中除真愛團隊撰寫的小冊外,並有本刊總編輯兼過來人蘇文安牧師真情播講的兩片CD。
美國讀者為本會奉獻25美元以上者,可索贈一套。臺灣讀者請電02-2515-3551向天恩出版社洽購。

本文摘自《2017真愛家庭雜誌第96期》,未經同意請勿轉載
文/黃琪恩
 

作者黃琪恩博士為美國俄亥俄州希達維爾大學心理系教授,本會特約講師。
本文取材自《真愛家庭》雙月刊

該雜誌為「國際真愛家庭協會」之代表性刊物以陪伴全球華人「將心歸家享最愛,守住真愛守住家」為宗旨提供全人性全程性全面性的專業服務

該雜誌2001年創刊迄今所有内容及該協會所有課程教材及服務請上網www.familykeepers.org查詢

#真愛雜誌
#真情真愛顧長輩
#人生勝利組
#安寧照顧
#hospice care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    Calculate Shipping
    Scroll to Top
     
    用 閱 讀 搭 起 您 與 上 帝 的 天 梯

    成為悅讀會員

   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?

    原創信仰時事內容|好書精選摘錄

    進入會員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