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李文屏
這是教會裡比較常見的一種心態,藏在許多寒暄下,似乎隱而不顯,實際卻體現在無意間與離異之人拉開的距離中。
有流傳的數據說,教會的離婚率與世俗無異,大約是50%,但對該數據的準確性不是沒有爭議1。新數據指出,自稱是基督徒的人中,常去教會的夫妻,其離婚率是38%;很少或不去教會的夫妻,則是60%2。
不論是50%還是36%,或是其它,我們都難免唏噓。婚姻是兩個人的舞蹈,不容易,靠一方跳不好;不過走到離異的結局,總是讓人感到遺憾,在教會裡甚至有些「違法」感。然而,當我們願意越過抽象的數據去了解背後的緣由,或許,對其中一部分離異,我們無需過於難過,甚至相反,要為他們感到欣慰。
- 「歸類」思維的陷阱
為甚麼一提離婚,教會許多人會馬上有些心理距離?這未必是弟兄姊妹故意為之,而是與大腦的運作規律有關。大腦為了高效處理問題而具有一個特點─「歸類」,就是把事物放進貼有不同標籤的「盒子」裡。
歸類法讓人刪繁就簡,一眼就有了初步判斷,然後立刻啟動對這一類問題相關的經驗來回應,無需從頭來過,因此效率極高。這是「套路」的好處,也是缺點。例如我有一次在野外看見走丟的狗,腦內立刻警燈狂閃,想的是:「是打還是逃?」幸好出現了一個人,與牠互動,人狗兩歡,那條狗的表現似乎有資格拿「諾貝爾和平獎」。不幸,牠被我歸類,因為牠的同類咬過我。
「歸類」思維固然效率極高,但弱點亦同時凸顯:標籤化,簡單化。對待複雜問題的標籤化、簡單化,可能意味著武斷和偏見。要避免武斷和偏見,就需要打破「自動歸類」,即「盒子」思維,做些更深入的了解與思考。
「離異」正是這樣一種複雜的問題,需要避免「非黑即白」的簡單化對待。
- 聖經允許的離異
舊約聖經中,離異還不叫離異,叫「休妻」,因為男人在當時的文化中,具有單方面主導婚姻的權力。雖然如此,律法要求丈夫走正式的「法律程序」─要給妻子休書:「人若娶妻以後,見她有甚麼不合理的事,不喜悅她,就可以寫休書交在她手中,打發她離開夫家。婦人離開夫家以後,可以去嫁別人。」(申命記24:1-2)
- 淫亂:「凡休妻的,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,就是叫她作淫婦了。」(馬太福音5:32)
- 不信的一方主動離異:「倘若那不信的人要離去,就由他離去吧!」(哥林多前書7:15)
- 受虐是怎樣的情況?
絲坦娜現身說法,是想指出,家暴受害者與種族、教育程度、經濟收入等因素無關。而「溫暖迷人」→用策略將妻子與親友隔離→威脅、控制→暴力這四部曲,是家暴者典型的程序,循環往復,很少真正能改。而如果女人定意離開,70%的家暴謀殺案就在這時發生了,施暴者無法容忍不再能掌控受害者,於是謀殺,或謀殺受害人而後自殺。
- 留在虐待關係中才敬虔?
但提及離異,人一般想到的就是夫妻不和,而非嚴重性大大升級的婚內虐待,因而常用指導一般夫妻之道的經文,來勸導受虐妻子「要順服丈夫」。常引用的經文如:「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;這樣,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,他們雖然不聽道,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。」(彼得前書3:1)
任何關係都是雙方的,夫妻關係也如此。聖經其實在鼓勵妻子順服丈夫的時候,也特別吩咐丈夫,對妻子「要敬重她。這樣,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。」(彼得前書3:1,7)「要愛你們的妻子,正如基督愛教會,為教會捨己。」(以弗所書5:25)
「你們又行了一件這樣的事,使前妻歎息哭泣的眼淚遮蓋耶和華的壇,以致耶和華不再看顧那供物,也不樂意從你們手中收納。⋯⋯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說:『休妻的事和以強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恨惡的!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,不可行詭詐。』」(瑪拉基書2:13,16)
聖經說,「那照上帝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,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。」(彼得前書4:19)我們不排除神會對個別的人有特殊的呼召,在家庭裡面受苦,但這不會是普遍法則。祂不喜歡人「以強暴待妻」的心,祂也按自己的形象創造女人的初衷,祂對婚姻的美好設計等。讓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:祂不願意讓所有受虐的妻子一直以「屬靈」的名義,俯伏在丈夫的拳頭和唾沫之下流淚。
- 律法的總綱與婚姻的淤井
- 門徒如何對待危難?
後來使徒們也遵循了這一教導,「那時,外邦人和猶太人,並他們的官長,一齊擁上來,要凌辱使徒,用石頭打他們。使徒知道了,就逃往呂高尼的路司得、特庇兩個城和周圍地方去,在那裡傳福音。」(使徒行傳14:5-6)
- 那怎麼看待「無條件的愛」?
上帝愛愛祂的人,也愛不愛祂的人,所以陽光雨露賜給天下蒼生,但祂並沒有與不悔改的人建立密切的關係,因為人的罪攔在中間:「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上帝隔絕;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。」(以賽亞書59:2)
受虐待的配偶,也不必繼續與施虐者保持親密關係。哥林多前書五章11節說:「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,或貪婪的,或拜偶像的,或辱罵的,或醉酒的,或勒索的,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,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。」這是對基督徒交友的指導,也可成為為處理虐待關係的參考。
在虐待關係裡逆來順受,似乎是愛,其實是縱容其惡。「上帝是輕慢不得的。人種的是甚麼,收的也是甚麼。」(加拉太書6:7)讓施虐者對自己的言行承擔責任,讓上帝制定的種瓜得瓜的規則自由運作,或可喚醒施虐者的良知,改變惡習,成長為更有尊嚴的人,這才是一種更有意義的愛,用行動提醒迷途之人反思,讓其思而知返是更大的善。(參看雅各書5:19-20)
- 沒有傷痕的虐待
上面談到的虐待,多在身體上有較明顯的虐待標誌(包括性虐待、婚內強姦)。還有一類虐待關係相對隱密,屬於身體上「沒有傷痕的虐待」,如口頭虐待,精神虐待,經濟虐待,及提到過的靈性虐待(詳情可參看「美國家暴熱線」6)。
身體受虐往往伴隨精神、經濟、靈性上的受虐,但精神、經濟、靈性受虐的人,未必在身體上受虐。這對需要眼見才為實的人來說,這一類虐待很難被發現和證實,因而危害更易集腋成裘,延長和擴大。
雖然我稱這些家暴形式為「沒有傷痕的虐待」,其實它們並非沒有痕跡,而是深深刻在受害者心靈的肌理裡,體現在腦區細胞的活動、血壓等地方。這樣的傷害隱蔽而持久,具有更大的破壞性。
「沒有傷痕的虐待」關係未必一定要終結,也更難終結,中間還是有路可以嘗試的,但中間這條路曲折幽長,也未必有理想的結果。同身體虐待者類似,要讓精神、經濟、靈性上的施虐者有實質性改變,同樣非常困難。
參考資料:
- What is the Actual Divorce Rate?Glenn Stanton, Focus on the Family,
www.focusonthefamily.com/about/focus-findings/marriage/what-is-the-actual-divorce-rate - Divorce Rate in the Church – As High as the World?Glenn Stanton, Focus on the Family,www.focusonthefamily.com/about/focus-findings/marriage/divorce-rate-in-the-church-as-high-as-theworld
- At Least A Third Of All Women Murdered In TheU.S. Are Killed By Male Partners,Alissa Scheller,Huffpost,www.huffingtonpost.com/2014/10/09/menkilling-women-domesti_n_5927140.html
- Why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don’t leave, LeslieMorgan Steiner,TEDxRainierwww.ted.com/talks/leslie_morgan_steiner_why_domestic_violence_victims_don_t_leave?language=en
- Is Change Possible In An Abuser?www.thehotline.org/2013/09/05/is-change-possible-in-an-abuser?
- 美國家暴熱線,www.thehotline.org/is-this-abuse/abuse-defined
作者小檔案
李文屏,豐榮網刊ficfellowship.org總編,本刊執編,自認為是人生旅行者,包括身旅、心旅,靈旅。本文摘自《2019神國雜誌第56期》。
索閱《神國》雜誌及報名營會,請上網 www.e-krc.or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