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費滿$799,即可享免運

想聽一首能「遇見耶穌」的詩歌嗎?

文/肯尼 · 歐斯貝克(Kenneth W. Osbeck) 譯/謝林芳蘭

在美國,興起了一種嶄新型態的聖樂 ——「福音詩歌」。自從宗教改革以來,唱韻文詩篇、頌詞與靈歌成了教會崇拜不可缺少的要項之一。桑基在帶領慕迪的佈道會時,介紹了一類新的詩歌,「讓心靈沉睡的人得以甦醒、心中剛硬的人得以軟化,尋求的人得以遇見耶穌。


許多聖樂專家嘗試為福音詩歌下定義,詮釋福音詩歌與傳統聖詩不同的地方,可歸納為:

♪ 傳統詩歌 ♪  ♪  福音詩歌 ♪ 

主要內容是頌揚三一真神中的任何一位。歌詞內容較為客觀、注重人與神上下的關係
       

主要的內容是作見證、勸戒、警告,或者邀請人信主。歌詞內容著重偏向主觀經歷、注重人與人平行的關係。
  

多用在教會的崇拜當中。
  

主要是用在傳福音、奮興大會或團契聚會
  

音樂的性質多為穩重、尊貴與敬虔為主。和聲多有變化。
  

音樂的節奏迅速與輕快,製造興高采烈的氣氛。和弦的變化不大。
  

音符多為偶數拍子。八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不多。
  

音符的種類較多。常出現附點音符。經常使用六八拍子。
  

歌詞的思路順暢,從一小節進展到下一小節,中間沒有副歌
  

歌詞的重點集中在副歌
  

福音詩歌的發展可分為下面五個時期:

早期的福音詩歌——1870至1910年

這個時期,有三位在福音詩歌的發展上大有貢獻:佈道家慕迪、音樂家與音樂出版商桑基,以及盲人詩歌作者芬妮。

1910 至 1920 年

這段時期的福音詩歌,深受個性活潑、耀眼的佈道家比利.桑戴(Billy Sunday),及其音樂同工羅德希弗(Homer Rodeheaver,1880~1955)的影響。在羅德希弗帶領之下,福音詩歌的風格變得較活潑,歌詞偏重個人屬靈經歷。桑戴強而有力的佈道信息嚴厲地譴責罪惡、提倡禁酒,以及鼓勵信主的人「踏上木屑步道」(按:桑戴原為棒球明星),到台前與桑戴握手、決志信主。這段時期,深受喜愛的福音詩歌有:〈照亮你居處〉(Brighten the Corner Where You Are)、〈主愛愈久愈甘甜〉(Sweet as the Years Go By)與〈若你心持守正道〉(If Your Heart Keeps Right)。

1920 至 1945 年

這段期間沒有特別出色的佈道家。福音廣播節目在這段時間興起。值得一提的廣播電台佈道家有梅伊(Walter Maier,1893~1950)、富勒(Charles Fuller,1887~1968)、迪翰(M. R. DeHaan,1891~1965)、雷德(Paul Rader,1879~1938)、麥艾梅(Aimee Semple McPherson,1890~1944)。廣播節目當中經常播放輕鬆活潑、動聽的福音詩歌,有些是拉福勒斯(Wendell P. Loveless,1892~1987)與鄧樂普(Merrill Dunlop,1905~2002)所寫的。

1945 至 1960 年

這段期間開始出現一些超宗派的基督教組織,例如「青年歸主」(Youth for Christ)及葛理翰(Billy Graham)佈道團等,在各大都市舉行大型佈道會。福音詩歌在這些聚會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一方面能吸引人們來欣賞,另一方面又能藉著唱詩表達基督的信仰。當時有兩位福音詩歌的作曲家值得一提:約翰.彼得生(John M. Peterson,1921~2006)與卡麥可(Ralph Carmichael,1927~)。他們的福音詩歌曲調優美、容易唱;為詩班所寫的清唱劇也很動聽,足以代表這段時期教會音樂的特色。

1960中期 到 現在 

福音詩歌在教會音樂領域站穩腳跟之後,接著便興起了一連串新風格的教會音樂,例如民謠詩歌、鄉村詩歌、西部詩歌、南方詩歌、硬式搖滾與抒情搖滾詩歌等。

當代對教會音樂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因素之一是靈恩派運動(Charismatic movement)的福音詩歌。新的組織與聖樂活動也漸漸興起,例如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市(Nashville)的「美國福音音樂協會」(Gospel Music Association)、在印第安納州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市Indianapolis)的「讚美大會」(Praise Gatherings)等大型的詩歌集會,以及每年在科羅拉多州(Colorado)埃斯特斯公園(Estes Park)舉行的「基督徒藝術家大會」(Christian Artist’s Conference)等,近年來,不留餘力地推動福音詩歌。

二十世紀福音詩歌代表作——〈因祂活著 Because He Lives〉

因祂活著 我能面對明天

因祂活著 不再懼怕

我深知道 祂掌管明天

生命充滿了希望 只因祂活著

神差愛子 人稱祂耶穌

祂賜下愛 醫治寬恕

死裡復活 使我得自由

那空墳墓就是我的得救記號

歌詞:格洛麗亞、比爾‧蓋瑟(Gloria & Bill Gaither,1942~,1936~)

曲調:比爾‧蓋瑟(Bill J. Gaither,1936~)

過去二幾十年來,格洛麗亞與比爾‧蓋瑟夫婦的詩歌對教會音樂有很深遠的影響。他們成名的詩歌,例如〈祂觸動我〉(He Touched Me)、〈生命多美好〉(Something Beautiful)、〈齊來讚美主〉(Let’s Just Praise The Lord)、〈主要來臨〉(The King is Coming)、〈那名甚是奇妙〉(There’s Something About That Name)、〈我受深愛〉(I Am Loved)。這幾首只是這對夫婦所創作的數百首詩歌的一小部分。

〈因祂活著〉這首詩歌反映出他們基督徒生活的原則,也就是「每日生活中得勝復活」的準則。比爾提起寫作這首詩歌的背景。我們寫作〈因祂活著〉這首詩歌時,正經歷過一段枯乾、寫不出任何作品的時期⋯⋯。那時正是1960年代後期,正當美國動盪不安的時候,多人吸毒、販毒,「上帝已死」的論調四處張狂,越戰正打得如火如荼,我們的兒子班吉(Benjy)正要誕生,太太的預產期快到了。我們那時心想:「哎呀!這個時候生產,時間好像不太對。」我們那時還覺得很沮喪呢!不過,當孩子生下來之後,這首詩歌就從我們心中湧流出來,感受到:「新生嬰孩懷抱在手,何等安詳令人喜愛;稚嫩生命面對明天,全因救主永遠活著。」因此,讓我們勇敢地唱出:「因祂活著,我能面對明天。」讓我們抬頭挺胸前行,盼望這首詩歌也能帶給他人生命的意義。

(摘自《無盡的歌》第九章〈新歌〉)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    Calculate Shipping
    Scroll to Top
     
    用 閱 讀 搭 起 您 與 上 帝 的 天 梯

    成為悅讀會員

   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?

    原創信仰時事內容|好書精選摘錄

    進入會員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