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登入
- 註冊

大家信的都是耶穌,怎麼走在一起這麼難?
路加福音十八和十九章描述耶穌遇見兩位有錢人,這兩人除了銅臭味之外,幾乎沒有共同點。在路加福音十八章,耶穌遇見一位有錢的少年官,此人來問耶穌一個問題,正是我們都期盼朋友會問我們的問題:「我當做什麼,才可以承受永生?」耶穌的回答與眾不同,祂先提醒他有幾條誡命是否都遵守了,然後說:「你還缺少一件,應當變賣你一切所有的,分給窮人,你就必定有財寶在天上,而且你還要來跟從我。」接下來經文說,這位富有的官長聽了後,非常憂愁地轉身離去,因為他十分富有。他未看出耶穌值得他放下一切。

文 / 陳恩藩,《你的愛,夠不夠我們合一?》作者
在軟弱者與剛強者之間、在初信者和信主已久者之間,可以也必須有一種美麗的、神所尊榮的合一。必須保守這合一,而其結果將是美好的彼此造就。
為何撒該和富有的少年官不在同一間教會?
路加福音十八和十九章描述耶穌遇見兩位有錢人,這兩人除了銅臭味之外,幾乎沒有共同點。
在路加福音十八章,耶穌遇見一位有錢的少年官,此人來問耶穌一個問題,正是我們都期盼朋友會問我們的問題:「我當做什麼,才可以承受永生?」耶穌的回答與眾不同,祂先提醒他有幾條誡命是否都遵守了,然後說:「你還缺少一件,應當變賣你一切所有的,分給窮人,你就必定有財寶在天上,而且你還要來跟從我。」接下來經文說,這位富有的官長聽了後,非常憂愁地轉身離去,因為他十分富有。他未看出耶穌值得他放下一切。
緊接著下一章裡,耶穌的言行大出稅吏長撒該(和耶利哥城其餘人)的意料之外,因為祂竟主動說要去他家作客。撒該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,並且似乎並非在耶穌的催促之下,逕自宣布他要把家財的一半分給窮人,還說他若敲詐了誰,就還誰四倍。因為耶穌進到他家,他開心極了,所以願意為耶穌做這樣的奉獻。
好了,請想像一下,假設這兩位仁兄參加同一個團契小組,富有的少年官訴說他遇見耶穌後的挫折,委屈地說他已經付出那麼多,耶穌卻還不滿意,難道耶穌沒看出他多年來恪守律法、勤懇忠心的價值嗎?其他人連忙安慰他:「耶穌當然看見那些事情的價值,祂不是真的指著你全部的財產說的;若那樣按字面理解的話,就不是作好管家了嘛。」接著輪到撒該分享,他也訴說經歷以及為何相信耶穌值得他付出一切,大家聽了都暗自給他貼上激進的標籤,可能還有人心想,他這是自以為義。最終,撒該失望地離開團契,他渴望在靈裡與信徒的身體聯合,但是他在光明中而其他人仍在黑暗中,兩下是無法聯合的。如果不是跟隨同一位主,就無法同行天路。
犧牲 vs. 降服
也許你會問:「基督徒的靈命豈不是成聖的過程嗎?沒有人是打從跟隨耶穌的那一刻起,就一下子過著完全聖潔的生活。成熟是一個過程啊,我們總不能撇下靈命稚嫩的基督徒吧?」
這話的確有幾分真理,成聖是一個過程,但是當我們開始認為成聖等於降服,麻煩就來了。確實,成聖的一個結果是你會更完全地降服,隨時樂意降服。錯就錯在相信降服等同於成熟,而非得救後需要做的事。有些人接受祂是救主卻還沒決定祂是不是他們的主,對這樣的人耶穌是不給任何餘地的。我們自創一個不存在的「基督徒」類別,殊不知必須認定耶穌是主才叫真信徒。
這並不表示真信徒不會有掙扎,也不表示他們不會在有生之年持續將東西拿來獻在耶穌腳前;但是在真信徒內心深處,必須渴望為了愛祂的緣故,效法耶穌而且願意犧牲奉獻。儘管在地上的信徒無一人已臻完美,但重點是,應該要有清楚的跡象顯示你在邁向完全之路上一步步前進。如果你是真的從舊金山開車前往紐約市,就應該不斷地發現自己距離終點愈來愈近。
在這段旅程中,有些人剛起步,有些人進展得很慢。聖經吩咐我們自認堅強的人,要有耐心擔待這些人,以愛心造就他們。當他們跌倒,我們要以溫柔的心將他們挽回。如果他們真正屬於基督的身體,我們就有責任培育和珍惜他們,且要承認我們需要他們。有時這會令我們挫折失望,但以上這段話目標絕對不是為了減輕責任,更非提倡熱衷自義的靈。
在軟弱者與剛強者之間、在初信者和信主已久者之間,可以也必須有一種美麗的、神所尊榮的合一。必須保守這合一,而其結果將是美好的彼此造就。不過,我相信教會裡有許多人並非真正跟隨耶穌,跟這樣的人談不到合一。我們的責任是以愛心當面提醒,並呼喚他們往高處行,但若他們紋風不動,我們的責任絕對不是以合一之名把標準降低。
「有耳的,就應當聽」是耶穌常說的一句話,祂的重點是,並非人人都能聽見祂的信息,只有祂的羊能夠聽見祂的聲音而奔向祂(參考約翰福音十章 3 ~5 節)。到今天祂仍在呼召祂的新婦成為完全合一,祂的羊仍聽見祂的聲音。許多讀者讀到使徒行傳四章 32 到 35 節的經文時,都曾希望那情景能重現於教會。你如此期盼是因為這是祂想要的,而且祂住在你裡面。
(本文摘自《你的愛,夠不夠我們合一?》,第五章 合一與成熟相伴而來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