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何照洪,《禱告新生活》,作者
詩篇七十七篇是詩人亞薩「在患難之日尋求主」(詩篇七十七篇2節),但似乎得不到神的回應,也找不到神,好像神離棄了他一樣(參考詩篇七十七篇7~9節),因而作了這首詩。好像直到結尾,詩人還是得不到神的回答,神真是離棄了他嗎?他的神學是:當他向神發聲,祂必留心聽他(參考詩篇七十七篇1節),然而,這次不是這樣。無論他怎樣呼求,神就是沒有回答,這是有違他的神學觀的,這不像是神的性格,神怎麼會這樣呢?
有些時候,我們就像這裡的詩人,明明有需要,也已向神呼求、不住地舉手禱告,卻還是得不到回答,這是為什麼呢?可能有如下原因:已接觸傳統信仰,而傳統信仰的目的,往往是為了要解決問題或得著益處。
有罪尚待對付
聖經說:「我若心裡注重罪孽,主必不聽。」(詩篇六十六篇18節)然而,詩人看起來應該沒有罪的問題,因為他在患難之日不斷地求問神,而且他是非得到神的回應不可的,這樣的心志是迫切的,一般而言是蒙神喜悅的。不過,若是因為犯罪受苦(參考詩篇一○七篇7節),那我們第一步就應該先向神認罪,然後才可以與神相交。
詩人
若人所求的不合神的旨意,無論如何祈求,神也不會應允,因為聖經上說:「你們求也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妄求」(雅各書四章3節)什麼叫「妄求」呢?就是渴求神沒有應允要給我們的。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會妄求,殊不知我們至少有一樣是妄求的,就是不按著真理而求,不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,那我們所求的就可能會得不到。然而,詩人在這裡應該不是妄求,而是他在困難時求神幫助,是按著神要每一個人都求告祂的真理。當苦難臨到我們時,我們當然要奮力抓住神,當然要來到神面前求告。因此,這樣的祈求應該是正常、需要的,不是妄求。當然,我們來到神面前,若是不明白神的心意,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去祈求時,神自然大可不予垂聽和應允(參考馬太福音十六章1~4節)。因此,神若不聽我們的禱告,我們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要省察自己是否妄求了。
神的時間還沒有到
有時神遲遲不答應,是因為我們的靈命還不夠成熟,還不能承受神的回答,有時是因為神的時候還沒有滿足,要等到適當的時候才回答(參考哈巴谷書一章2節)。
我們不會看
雖然神回答我們,但我們卻因看環境而不看神,得著答案也無法解讀。若我們注目於環境和問題,那我們就無法看到神自己(參考詩篇七十七篇3節)。就如詩篇七十三篇的亞薩,在前16節時,都只是看自己、看環境、看別人,而不是看神,那他當然心情低落。等到他進了聖所,他所看到的就不再一樣,他就看到了神,也得著了神(詩篇七十三篇17~28節)。因此,我們看什麼,就決定我們是否可以看得見神。若我們沒有打開屬靈的眼睛,那麼,即使神就站在我們前面,我們還是一樣一無所見。
神要訓練他的信心
若他所求的都對、心態也對,而且也不看環境、也對付了罪、也是謙卑地默想神,若神還是不顯現,就代表神要給他一個大的信心,訓練他得到經過熬煉、更勝精金的信心(參考彼得前書一章7節)。這就如那個迦南婦人一樣,當她來到耶穌面前時,她是單純地要主,知道耶穌是唯一的拯救,她只是抓住耶穌(參考馬太福音十五章22~28節)。然而,當她越求耶穌時,環境卻反而越來越糟。她怎辦呢?她還是不死心,她知道唯一的道路就是要抓住耶穌,就是單單要神。在這時,耶穌因為看出她是一個可造就之人,就不斷地用負面的話去打擊,其實那更是訓練她,目的是讓她得到一個堅穩的信心。因此,對迦南婦人而言,延遲回答反而是好的,是信心得增長的機會。
(摘錄自《禱告新生活》,天恩出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