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林義順(台北基督徒北投禮拜堂長老,《傳道書靈拾》推薦者)
何照洪長老的「靈拾」,始終具有一種推理連貫的風格,就像用靈裡的亮光,建構出一個又一個的光環,環環相扣,讓人一翻開書頁,就會跟著何長老的思緒脈絡不停地讀下去。並且每每在意念轉角之處,發現令人意想不到的亮光,使內心的眼睛為之一亮。
根據整卷書的縱觀,何長老把傳道書定位在「聖殿的外院」,屬於對「外邦人」,也就是對不認識神的人講話,指出「日光之下」終究尋找不到人生答案。這是得到「人間」最高智慧的所羅門王,對外邦世界的勸導書卷。
「日光之下」終究尋找不到人生答案
何長老認為,所羅門刻意從這個角度來撰寫此書,目的就是讓不認識神的人可以感同身受。因為整卷書雖然多次提到神,卻沒有說到耶和華真神的名字。所羅門意在告訴世人,一個人即使擁有最了不起的智慧、數不盡的財富,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權力,到最後,內心依然虛空,得不著那永恆的滿足。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相。
為什麼傳道者要不斷對世人強調,這個世界只是虛空的虛空?何長老認為原因有二,其一是因為世人的生命短暫、沒有永恆。另一個是因為這世界沒有公義、沒有愛。這是個受咒詛的世界,因為只有死亡(沒有永生),虛空就是免不了的結果。因此站在「日光之下」的立場,傳道書勸人不必過度追求豐功偉業(世界所定義的成功),因為不論曾經有多少意氣風發,若是只有死亡在終點等候,這一切難道不是落空,不是虛空嗎?因而傳道書勸人不要有太多的野心與貪心,在平凡的日子裡,就要懂得在家中享受勞碌所得,回歸簡單的生活。這讓人聯想到托爾斯泰的《戰爭與和平》,戰場上的英雄返家之後,真正讓他感到滿足的,不是沙場上的謀略、功績,而是平凡家庭生活的溫暖。何長老指出,這實在是因為缺少真神的啟示之下,缺乏真神賦予的生命意義之下,相對比較好的生活方式吧!
沒有公義、沒有愛…
第二個令世界虛空的主因,是因為沒有公義、沒有愛,不但使人感到虛空,甚至讓人遭遇禍患與痛苦。這個受到罪惡咒詛的世界,確實沒有憐憫,充滿不義,是個「無恩」的世界。這些痛苦或許能逼著人思考人生的問題,也許還能生出看似有理的洞見與智慧。但是何長老指出,這些智慧並不能使人得著人生的答案,反而常使人陷入更多的愁煩。因為世間高深的智慧,只是把智者帶到一個無解、無望的盡頭──虛空。此時,愈有智慧反而愈讓人感到愁煩。
最後,何長老指出傳道書提供的不是人生最終的答案,而是穿透各種紛雜問題的外表,直指所有問題的根源,也就是一切問題的所在──日光之下找不到終極一致性的意義。因為這樣,人有時候會覺得活著很好,有時候卻感覺死了才好,讓人陷入這種充滿矛盾的循環光景。世間的智者想要探尋答案,就如所羅門一樣,就算有世間最高的智慧,依舊在人間找不到答案,最終自然地抬頭向上尋求神。
傳道書向讀者暗示了一條出路
雖然神回答我們,但我們卻因看環境而不看神,得著答案也無法解讀。若我們注目於環境和問題,那我們就這是人類歷史上許多智者所走的路,所羅門暗示即使走向尋求神的道路,最後得著的依然只是以人為本的「宗教」,只是模糊懵懂的敬畏之道。因為從人出發,即使是擁有最高智慧之人,還是找不到真神的。我想這有點像是摩西的「律法」,只能使人知罪,卻無法解決罪的問題,只有把一個謙卑悔改的人帶到基督那裡,才能得著真正罪的解決。照樣,人間的智者找到的「宗教」,也不過是一種「自我安慰」的形式,無法滿足內心深處(靈)的需要。所羅門暗示只有得著真神自我的啟示,就是福音真理,才能使人得著真正日光之上的終極意義與答案。
何長老以其殷勤不倦的事奉紀律,從不間斷研讀聖經、書寫靈拾,我想他的心中有一個目的,就是希望這些書能鼓勵基督徒不僅知道要讀聖經,而且能從聖經中領會真神的啟示與心意,藉此激勵基督徒起來追求基督,活出美好生命的見證,願何長老的心志,得著主的悅納與使用!
(摘自《傳道書靈拾》推薦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