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登入
- 註冊
虛假的獨處與眞正的獨處
文 / 許志明(《邁向豐盛的職場人生》作者)
孤獨是內在的空虛,獨處是內在的豐滿。
獨處與群體生活是靈命成長中的要素,潘霍華指出:「凡不能獨處的,就當小心團契生活。凡不能在團契中生活的,就當小心獨處。」
【見證分享】
我早期的信仰生活可以用「活動」這兩個字形容,每天的時間都是排得滿滿的,不同的聚會與服事,沒有什麼空間,我也以不浪費任何一分鐘而沾沾自喜。我以為自己的生活很充實,在服事神,服事人。
直到有一天,突然發現自己失去所有動力,什麼都覺得沒有意義。接受一段時間的輔導,我才開始看到自己內心的孤單與空虛,一直以活動及人際關係來掩蓋心中的幽暗。當達到追求的目標時,內心卻不能為此興奮,反而是迷茫與孤單。
在乏力中,我不再拚搏於工作,更多時間獨自一人坐在大自然中,不是為了操練獨處與安靜,只因沒有力量做別的事。神是恩惠慈愛、滿有憐憫的神。儘管我不曾努力尋求祂,祂卻主動靠近我,向我說話。在無言中,我似乎感受到祂的陪伴;在寂靜中,我聽到祂的聲音。
「你的名字不要再叫雅各,要叫以色列,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,都得了勝。」(創世記三十二章28節)
好熟悉的經文,那天卻向我啟示不熟悉的真理,觸動我心。祂告訴我,我不需要再用己力來拚搏、爭取祝福。神是那位主動賜福我的神。那一天,我的心好像找到安居之所。從那個時候,我與神真正的開始對話,從單向的獨白進入互動的對白。我開始期待每天的靈修,讀經禱告不再是交功課,乃是我與神相會的時候。我開始享受默默無言的心靈相交,安靜地與神獨處。
過了一段日子,充塞的日程慢慢地騰出空間,以便能享受與神獨處的時光。內心的焦慮漸漸地減退,比之前更容易看到神的臨在與作為。服事固然要花時間與精力,但更多地領受從上而來的力量,與神同工。服事是觀看神作為的機會,也是生命被神塑造的旅程。生命中的挑戰與苦難,在恩典中被轉化為通往神榮耀的門。神的恩典處處在,夠我使用。獨自一人卻不孤單,因為我的神與我同在。
邀請大家在這裡稍做停頓,體察內心,留意自己在孤獨與獨處兩者間,處在什麼位置。與神分享你注意到什麼?神對你發出什麼邀請?
反思自己在孤獨與獨處兩者間身處何方的目的不是給自己打分,而是要識別隱藏的虛假獨處。很多時候,當人際關係上有困難時,我們會隱藏和孤立自己,不是為尋求神,而只是為逃避他人,保護自我。 結果卻活在自憐和苦毒之中。
注意自己在哪兒,幫助我們察覺是在逃避或真正尋求神。如果在獨處中我們無法享受神的同在,需要求神鑒察內心,看看我們是否在逃避人或事。
如何操練
若要在生活中任何處境都能夠進入安靜,我們必須刻意關注心靈的培育。安排時間操練在靜止中積極等候,在嘈雜中細心聆聽,每天回顧省察生命,留意神的同在與作為,默想神的話,熟悉祂的聲音。久而久之,有意識的操練漸漸成為我們潛意識的取向,安靜也成為我們的習慣。
另一方面,操練獨處與安靜不一定需要時間和空間。我們可以善用碎片時間,保持內心的一片淨土。可以嘗試每天安排短暫時刻專注於神同在。如:起床前的那一刻不滑手機,孩子上學後安靜的早晨,在上班的短暫車程,關閉收音機或音樂,單單享受神。或是在完成一個事情,進入下一個環節之前,又或是從停車場走到辦公室時,停下來,安靜片刻,默念耶穌禱文。也可以在早上打開電腦之前,在兩個緊接的會議中,留白一分鐘,把心思意念轉向神,邀請祂臨在。在忙碌快節奏的生活中,仍可保持獨處與安靜的習慣。
屬靈操練不是脫離我們日常生活的抽象概念,乃是為更深地進入並結合我們生活的每一層面,好讓內在操練與外在行動結合。恆久的操練會幫助我們內化,使獨處與安靜成為我們的生活模式。有如依納爵靈修學所強調的:「在默觀中行動,在行動中默觀。」
(摘自《邁向豐盛的職場人生》,〈第十章 屬靈操練——獨處與安靜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