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登入
- 註冊
人生不可能沒有問題……但,我們可以怎樣問更好的問題?
牛頓與他的蘋果 VS 耶穌與祂的門徒
問問題很重要,因為我們從問問題中獲取所需要的資訊,有時候甚至單單透過思考問題,就能引導我們發想一條和原本全然不同的思路。就像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,他問了自己一個問題,接著引導他發現了萬有引力。你能想像假如牛頓心裏想的不是關於物理科學的問題,而是這個蘋果的顔色還沒熟透,可能還不能吃……,很有可能就會完全改變科學的歷史,對吧?因此,比問問題更重要的是:我們該問什麼樣的問題?
好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跨出既有的框架,讓創意真正發揮它的功用,引導我們與各式各樣的可能性連結——尤其是那些連我們自己都還沒想過的。好的問題同時也讓我們為自己的想法負起責任,耶穌也是這麼帶領祂身邊的門徒的:
祂差派他們出去傳道、醫病、給予他們責任(像是去找逾越節晚餐的場地或是保管財物),要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:「你們說我是誰?」也催促他們作出艱難的選擇……早期教會的領袖,來自那些與耶穌共同擔責的門徒,而非來自遠遠聽祂講話的群眾。
耶穌常常提出強而有力的問題,讓門徒用回答問題來引導自己的思路,一點一滴地培養出他們成為領袖的能力。要像耶穌一樣問出促進自我思考的問題,是需要透過操練去學習的。
我們一起來練習看下面的對話,你能指出哪裡出了問題嗎?
是什麼讓這個對話如此緊繃不流暢?
答案很簡單:這裡提問的每個問題都是封閉式問題。封閉式問題是只要用「是」或「不是」就可以回答的,這樣的問題不需要你深度解析——你只能就兩個預設好的選項來回答。這裡的情況甚至更糟,事實上,每個題目都希望你回答「是」,但很不幸的,當事人不能也不願意每次都回答「是」,但是回答「不是」又會讓他沒面子(「你這週有進行你的行動步驟嗎?」「沒有……」)所以當事人逃避問題,並且越來越抗拒這個過程。一連串的封閉式問題,會讓對話很快趨向停擺。
相對於封閉式問題的就是開放式問題,開放式問題有兩種方式可以定義:
1. 這類問題不能用「是」或「不是」來回答。
2. 開放式問題讓當事人可以隨心所欲的回答。
開放式問題讓當事人持續主導,因為答案沒有對或錯,所以人們不會想要防衛。
如果你發現自己要很費勁的想出足夠的問題來問,很可能你的問題是封閉式的。
我們試著將封閉式提問,轉變成開放式提問:
封閉式提問 VS 開放式提問
不只對話更加流暢了,而且只需兩個開放式提問,就比六個封閉式提問引出更多的回應……幾乎任何封閉性問題都可以藉著加上「如何」、「什麼」、「哪一個」或是「誰」,使封閉式問題變成開放式的。
想一想
你如何在這幾個封閉式問題中,更動幾個字,讓它們變成開放式的?
小試身手
先有關係,才有改變!
問問題是和一個人建立關係的基礎之一,聆聽、並收集足夠有關於對方的資訊。而有了關係,才會有互相信任,也才有機會帶來改變。和人的關係如此,和自己不也一樣?在我們聽見内心的感覺和想法後,我們會用什麼樣的問題引導自己邁向想去的方向?我們仍在自己的小框框内提問,還是我們有站在更高的地方、問出足夠大的問題?
更重要的是,你信任自己在問過問題後所做出的選擇嗎?
提問是作為一名教練的基本功。教練從來不是提供解決辦法的人,而是幫助人們能夠負起責任領導自己的人。也許我們不是教練,但我們都需要有一顆教練的心。
《教練的心:基督徒教練的原則、技能與心志》
《人人都能輔導》搶先看🩺
延玲珍老師新書來了!《人人都能輔導》是寫給有心助人者的技巧與實務攻略——或許你是:家長、教師、輔導老師、學生輔導、牧師、小組長…,只要你是一位有心助人者,希望自己可以更有智慧的陪伴身旁陷入困境的人,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!
資深輔導延玲珍博士手把手帶領志願關輔者學、做、教。建立必備的心理學理論基礎,並提供結合實務的觀點,裝備實用的助人技巧,特別的是,幫助學員從自我了解到了解求助者,從認識心理疾病到助人者的心理健康,從助人界線到助人倫理的了解和警覺。
2023 年,願上帝大大賜福
每一天都有好書,書書福福📚
全文出自歷年電子報 2023年9月20日《人生不可能沒有問題……但,我們可以怎樣問更好的問題?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