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夏書展瘋購 專區單本79折 滿1200折100

講道是「我死了,是為了使別人活」的行動. 造就類

 

講道是「我死了,是為了使別人活」的行動
福音本身是傳福音最好的比喻。哥林多後書4:12最能總結保羅的事工:「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,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。」應用在講道上,則是在描述傳道人願意在講台上死去,才可能使聽眾得著生命。這樣的話,除非講道裡面先傳講十字架的真理,否則講台就沒有十字架。我相信這是一個持續下去的過程。我若越想表現得討人喜歡,越想被人認為時髦、有趣或是有領導才能的領袖,這個道就越難傳出去。肉體的慾望之於講道,就像哮喘之於肺:通過慢慢縮小的真理管道,將壓縮了的道傳遞給聽眾。成為一名偉大傳道人的這種渴望,可能會變成阻礙道流通的巨大障礙。就像一個導管,可以是乾淨的,能使光通過,也可以被垃圾堵塞,使光無法通過。傳道人不是集裝箱(containers),而是導管(conduits)。講道最大的抱負,就是不妨礙神的靈向人流動。最偉大的傳道人是那些不想努力成為偉人的人。導管是自由的,它死了,道就活了。


這樣就帶來一種奇怪的諷刺。有時聖經的溝通方式會造成聽道的障礙。明白的說,講章的結構有時反而可能會使我們聽不懂講道。是否因過度強調某種講道的形式,以至於把它強加在經文上?或者是否因過度於強調不堅持任何講道的形式,反而使神的道變得不清楚?本書不是要爭論那種講道形式。相反的,我們認為聖經的形式決定了講章的形式。有人認為,我們對聖經的高度肯定,要求經文本身決定講章的形式。我們不挑選講道的形式,只是傳講經文,而且讓經文的形式成為講章的形式。


這樣,我們若勝過慾望,就會讓活的道通過我們的途徑呼吸。試想像一下,允許經文來決定講章的結構是如何的釋放。傳講尊重文體的講章,是選擇自己死,而讓經文的文體可以活著。這是對聖經高度評價的一種延伸。
* 本文摘自天恩出版《重現神的聲音》,未經同意請勿轉載。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
Your Order

購物車內無任何商品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 
還沒有註冊嗎?

註冊首購

滿500再折3%  滿988以上折5%

滿500元購物車享折扣、限天恩本版代理品項
用 閱 讀 搭 起 您 與 上 帝 的 天 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