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登入
- 註冊

神知道你被友情傷透的那一刻
友誼是帶有風險的,和別人交上朋友等於是把自己軟弱的一面曝露出來,結果難以預料。但惟有真正的朋友才會願意示弱,我們會卸下心防,讓對方進入重要領域。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好些研究都顯示,大多數人一生中真正的好朋友不會超過五個。我們會擔心:假如讓太多人知道我們脆弱的一面,可能不是自己受到傷害,就是友情將蕩然無存。

文/貝爾·柯羅德 Bill Crowder,《耶穌最後的 11 堂課》作者
友誼是帶有風險的,和別人交上朋友等於是把自己軟弱的一面曝露出來,結果難以預料。但惟有真正的朋友才會願意示弱,我們會卸下心防,讓對方進入重要領域。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好些研究都顯示,大多數人一生中真正的好朋友不會超過五個。我們會擔心:假如讓太多人知道我們脆弱的一面,可能不是自己受到傷害,就是友情將蕩然無存。
第一次見到湯姆是在我五年級的時候,這點我記得很清楚,只是不記得在那之後有什麼事不是和他一起渡過的。從初中到高中,我們簡直幹什麼都結伴同行,不但和女友約會在一起,甚至組了個蹩腳的樂團。我們一起走過成長歲月,偷偷交女朋友、學業競爭、學開車,這些都沒讓我們產生隔閡,即使樂團解散,我們的情感並未生變。後來,他到外地念大學,我則留在家鄉找工作,但我們的友情依舊如故。我以為我們的友情歷經考驗,已堅不可摧,卻沒想到,後來竟因一個神學觀念讓我們起了爭執。
我在二十一歲那年進入聖經學院就讀,湯姆也進了神學院。至此一切平穩如昔,直到聖誕節假期我們聚首暢談,不知怎的,聊到一個當時我們都覺得很重要的觀念(如今看來根本微不足道),從討論變成辯論,最後吵了起來,十多年的朋友竟然當場決裂!當時,我們兩人都氣沖沖地離開,我暗自下定決心,從此以後,再也不要像這樣跟朋友掏心掏肺,我不願意再付出這麼高的代價了。
每次想到湯姆,想到從小一塊長大的好朋友就這樣拆散了,心裡總有很深的失落感,幸好我們的救主能夠了解體會。
事實上,希伯來書 4:15 告訴我們,祂能體會我們所有的痛苦感受,因為祂自己也曾經歷過。祂了解失去好友的失落感,因為祂也曾經歷過至交的疏遠背離,那種失望祂太清楚了。現在我明白,我和湯姆的友情生變,至少有一半的責任在我(可能超過一半),而基督雖然從不曾令任何人失望,但祂深知友情生變的痛苦。祂最親近的同工,祂門徒中為首的,祂親自挑選的同伴,竟然公開說從來不認識祂。西門彼得,耶穌的好朋友,即將公開表示他根本不認得耶穌——更不承認他是曾經與耶穌同進同出的好朋友。
主的眼神
「主轉過身來看彼得,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:『今日雞叫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』他就出去痛哭。」(路加福音 22:61-62)
有關這痛徹心扉的一刻,許多人都討論過;有的說,耶穌是用失望的眼神看著彼得,彷彿說:「嘖,嘖,他又來了。」這種目光我很了解,因為小時候我最怕的事情莫過於令父親失望。有人則推測基督的眼神裡帶著審判,因此更加深了彼得的自責。更有的說那是可憐的眼光,看著一個可憐的傷心人。真的嗎?
路加並未針對耶穌的眼光、語氣、和聲調加以形容,不過他在路加福音裡已經重複描述過在那目光背後的牧者心腸,好牧人會放下九十九隻羊,去尋找那一隻迷路的羊——如同彼得。天父 的心是站在路口眺望是否有浪子的熟悉身影——如同彼得。這些證據使我深信,那穌回望彼得的眼神裡充滿了悲傷與關切。耶穌知道彼得在那漫漫長夜所要面對的,祂很希望能伸出援手。我相信那是滿有恩典的目光,絕對不是厭惡的眼神。那是充滿憐憫的眼神看著一顆極需憐憫的心——因為彼得現在只能看到自己言行的苦果。他眼中只有自己的跌倒失敗,他靈魂的暗夜開始了,他否認了他的主。
失敗的不是只有彼得一個人,我們也常但求自保而令基督失望、令他人失望。幸好耶穌不會因我們犯錯就處決我們,祂賜下赦罪之恩——祂也將賜給彼得赦罪之恩,並且要讓他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,主會使他恢復門徒的身分,重新事奉神。在約翰福音十九章的三次否認,到了第二十一章,彼得將在加利利海邊一連三次表明對基督的愛——罪得赦免的彼得將繼續向前,他將恢復領導地位,成為救主手中的器皿;在五旬節那天傳講福音使多人得救,教會——基督的身體將因此誕生。雖然不一定會有第二次機會,但當再一次機會來臨,彼得滿心感謝地迎向它。我也是。
幾個月前,我發現自己特別想念老友湯姆,懷念從前在西維吉尼亞州山邊的歡樂歲月。最後,我終於上網搜尋這位童年老友,找到了他的連絡地址與電話,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撥了電話過去,我不知道他會有什麼反應。湯姆接了電話,我幾乎不認得他的聲音,他也不認得我的聲音。但當我表明身分後,奇妙的事發生了,時光好像一下子倒流,回到三十年前我們決裂的時候。我非常後悔這麼多年沒有和老友連絡,但也非常感謝他原諒了我。
耶穌也是這樣對彼得——還有對我們。祂是肯饒恕的朋友、捨命的朋友,比兄弟更親密的朋友。我們常否認祂,卻發現每時每刻都需要祂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