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ping Cart

小計: NT$ 379

查看購物車結帳

領導力的擴展:自我成長

你能成長多少,就決定了你能領導多少。成長是事關緊要的。如果你試著用過去所學來領導,而現在沒有成長,你能繼續做領袖的時間就在倒數了。要發展,要擴展,你未來的領導力就在於你對自我成長的委身有多少。

文/約翰.麥斯威爾(全球領導力專家、《從內做起》作者)

幾年前在我主講的一場研討會上,有位與我年紀相仿的男士,在中場休息時向我走來說:「真希望我二十年前就聽到你的演講。」

「不,你不會這樣希望。」我回答。

「你沒聽懂我說的,我說我希望二十年前就聽到你的演講。」他說。

「不,你真的不會這樣希望。」我又說。

現在他變沮喪了。「如果二十年前,我聽到你今天說的,就可能改變我的生命。」

「問題就在這裡,」我回答:「二十年前,我不可能教你今天我講的這些,那時我還沒學到呢。」他的表情從沮喪轉為理解,他笑了,我們都一起笑了。

我很喜歡談論和寫作關於自我成長的議題,這是我的熱情之一。我有第一手資料,看見委身於持續自我成長的人,生命會多有效地產生成果,超乎我們最狂野的想像。因為我看過成長的大能,就經常會燃起分享的熱情。我分享自我成長的原則與操練,幫助人將自我成長養成習慣。這些就是成長的指南。但在人學習「如何」成長之前,需要先歡迎成長的「理由」。

成長是事關緊要的

你能成長多少,就決定了你能領導多少。成長是事關緊要的。如果你試著用過去所學來領導,而現在沒有成長,你能繼續做領袖的時間就在倒數了。要發展,要擴展,你未來的領導力就在於你對自我成長的委身有多少。所以我才這麼說:成長是唯一可以讓明天更好的保證

我們看見運動明星或天才音樂家,在他們的領域中出風頭,卻不明白要達到那個境地需要付出的犧牲和努力。真有夢想又真踏上旅途的人,才知道需要些什麼。成長者與不成長者的區分,就在於是否願意付代價去改變,這也讓有些人實現了夢想,有些人停留在做夢的階段。

我是否願意為我的夢想付代價?有時候我想我該調整一下問題:「我是否願意為我的夢想不停地付代價?」就像我朋友傑若.布克斯(Gerald Brooks)常說的:「每個成長階段都需要新階段的改變。」不斷成長需要你付更多代價。我發現,改變要付的代價通常來得比你想像的還快,也比你想像的還高,比你想像的更經常要付出。事實上,持續成長就是不停地為那成長付代價。

從我們的舒適圈踏出去,才有生命的開始。要成長,我們就必須歡迎改變,並學習舒適地處在不舒適中。舒適圈的特徵就是:用相同的方式、與相同的人、在相同的時間、做相同的事,然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大家只願留在舒適圈,卻問說自己的生活怎麼都不會變得比較好,這真是癡人說夢。每天只做同樣的事情,不會讓你變得成功。成長總是需要改變。

(摘錄自《從內做起》,〈第十章 領導力的擴展:自我成長〉,天恩出版)

【作者介紹】約翰‧麥斯威爾(John C. Maxwell)

美國知名領導學專家、演說家、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榜作者。他的著作以五十種語言發行,銷售量超過兩千六百萬本。由他主編的《聖經‧職場事奉版》(The Maxwell Leadership Bible),亦於2009年發行中文版。

2014年,他被「美國管理協會」(AMA)公認為商業界第一名的領導者,也被《商業內幕》(Business Insider)與《Inc.》雜誌遴選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領導學專家。他創辦的約翰‧麥斯威爾公司(John Maxwell Company)、約翰‧麥斯威爾團隊(John Maxwell Team)、領袖裝備中心(EQUIP),以及約翰‧麥斯威爾領導力基金會(John Maxwell Leadership Foundation),已培訓過數百萬的領導者。

2015年,他們邁入新的里程碑:世界各國都有他們培訓過的領導者。身為「傑出領導網絡」(Luminary Leadership Network)所頒發的「德雷莎修女全球和平領導獎」的得主,麥斯威爾博士每年都受邀向《財星》500大公司、各國元首和許多頂尖的商業領袖,以及背景十分多元化的聽眾:美國西點軍校、美式足球國家聯盟及各國駐聯合國大使等演講。

相關文章

在能夠成功領導他人之前,自律是領導的代價

好領袖在管理他人之前,先操練自我管控。身為領袖,我們的最大挑戰是先領導自己。我們自己走多遠,才能帶領別人走多遠。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閱讀更多 →

聆聽 ─ 好奇還是診斷

老爸對女兒的那套說教,『妳花了太多錢了、妳對學業不夠專心、還有……還有……』真令人痛心,其實她想要的不過就是父親可以問問她:『妳的人生目標是什麼?妳想要怎麼樣的人生?』他的聲音越來越大聲,而她含著眼淚―實在令人不忍目睹。我相信這位父親是真心為女兒好,但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做。」
閱讀更多 →

教練情境2:以當事人為中心

想在兩分鐘內診斷出一個人掙扎了十年的問題,這是傲慢的心態。我們是否在表達這個人太被動、太懶散,連想個辦法都不想?或是我們的靈命比較成熟,所以一眼就可以看透他們多年來問題的所在?這種「自視甚高」在服事中是很常見的心態。我喜愛教練的一點,就是它是「以當事人為中心」。這種與人一起共事的方式,能尊榮他們自己也有能力去聆聽神的聲音。
閱讀更多 →

教練步驟 ─ 教練模型的七個要素

我們將會帶你進入教練重要、基礎的實際操作。我們會先呈現一個模型,來解釋教練步驟的七個基本要素,然後再細看每個基本技巧。教練藉著這些技巧來改變生命,並使人們的潛能得以發揮到極致。
閱讀更多 →

支持架構

基督徒不太明白改變習慣的過程,也不太了解神已經給予我們夥伴的支援來幫助我們。改變的關鍵因素是動機,不是資訊。知道該怎麼做並不會產生改變,我們才願意面對改變帶來的辛苦。我們必須有動力,必須有能量去改變,然後還要一直保持動力和能量直到養成新的習慣;不然,當我們的能量和動力衰退時,就會失敗了。
閱讀更多 →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