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登入
- 註冊

基督徒不能聊星座,那 MBTI 可以嗎?
你有聽過基督徒不要迷信星座嗎?但當話題換成 MBTI,我們卻聊得很投入,甚至用來解釋自己與別人的差異……然而,這樣的測驗背後,我們真的找到身分的答案了嗎?

文 / 天恩悅讀,《這裡問題很多》專訪
基督徒通常會避免用「星座」來判斷性格或人際交往的合適度,因為這樣在關係中無法真實地認識彼此,也有可能讓我們無法認識神創造的我們自己。但現代很流行的 MBTI、九型人格、DISC、心理測驗等,也是在透過系統分類與分析來認識自己與他人——基督徒也會使用這些測驗,那這些和「透過星座來認識人」有沒有不同?為什麼?基督徒要如何看待這些測驗呢?
<這裡問題很多> 第二季當中,很榮幸邀請到迺哥來與我們聊聊這個話題!
前情提要:基督徒不依賴星座的原因
「可以把他當成一個話題,把他當成一個聊天的點。」——迺哥
當被問到「基督徒可以聊星座嗎?」時,迺哥說:「當然不能拿星座來決定我們是怎樣的人,但可以聊。」這樣的回答,看似矛盾,卻點出了關鍵——動機與界線。
「你們中間不可有人使兒女經火,也不可有占卜的、觀兆的、用法術的、行邪術的、用迷術的、交鬼的、行巫術的、過陰的……至於你,耶和華你的神從來不許你這樣行。」——申命記 18:10-14
基督徒不依賴或相信星座的原因是,星座本身的演變與算命、占卜、其他宗教信仰運作法則相關。聖經中也清楚提及我們應避免不屬於神的靈性交流。然而,這並不是要我們嚴格避免自己講出任何跟星座有關的語言。
若是單純作為互動話題,例如試著理解對方所相信的事物,來與人建立關係,這樣的接觸是可以的。「就像早期宣教士來台灣,為了能與當地人互動,透過廟會學台語。他們不是為了迎合,而是為了理解、為了傳福音。」迺哥舉例說明。
若我們的目的是建立關係、成為理解的橋樑,星座可以是一個「聊天點」;但若開始依賴它、用它定義自己或他人,就需要小心了。基督徒應當留意,不要讓好奇心變成依賴,更不要讓話題變成信仰的根基。
那基督徒可以使用 MBTI 等人格測驗嗎?
有人會說,「星座」比較是依據天體運行、出生時間等外在條件,來假設一個人天生的性格與命運,因著帶有預言性與命運決定論,所以不妥當;而人格分析工具似乎更理性、更貼近統計學或心理學。那麼,這些測驗是否也會像星座一樣有爭議呢?
「我覺得關鍵還是動機。」迺哥指出,這些測驗雖然比星座更有邏輯,但多數仍缺乏嚴謹的科學驗證。所以重點不在「它有多準」,而在於「你為什麼要做」。
迺哥:「如果是為了想要更認識自己,讓身心靈健康起來,去活出更符合聖經的生命,出於這樣子的原因去做人格分析,我覺得 OK。但我的觀察是大概有八成的基督徒喜歡用 MBTI,但他們的用法跟星座一樣,這樣或許會有點危險。」
人格測驗也有可能「變成星座」?
什麼是「和星座一樣的用法」?
- 透過貼標籤來合理化自己的狀態,拒絕改變眼前的生命問題
迺哥:「如果你只是想要找一個標籤來貼你自己,說我就是 I 人 (內向),所以你不能叫我去做一些 E 人做的事情,那你做這個人格分析,可能對你有害,因為它更加固化你不願意改變的部分。」
「我就是這樣,別要求我改變」的態度反而會讓人格測驗變成一種限制,而不是幫助。
- 尋找錯誤的安全感,把測驗當成人際教戰守則
迺哥:「這種依賴感會讓人誤以為自己掌握了人際關係的法則,但其實那只是一種假象。」
我們太容易把人分類,認為這樣就可以懂得如何與人相處;過於看重 MBTI ,可能會導致我們根本還沒跟對方講到話,就已經形成刻板印象與先入為主的互動習慣,或是覺得自己必須靠這一套教材,才有辦法在這世界生存。
- 三分鐘熱度追流行,對團隊沒有真正的幫助
迺哥:「我看到教會常見的情況比較是,每次只要有新東西出現,大家就一窩蜂地跑去『玩』,但過了三五年後就被遺忘,所以你可以說這種類型的東西,太容易變成一種三分鐘熱度,沒有帶來什麼長久的改變。如果問我的話我會說,再過個三五年,一定還會有下一個新的人格分析出現。」
迺哥也提醒,現今有些教會或機構,會把這些測驗當作管理或團隊合作的依據,例如用人格測驗來安排角色分工或銷售策略,但那其實是企業界的做法,並不符合聖經原則。
什麼是「和星座一樣的用法」?
「如果把這些東西當成一個教材,去幫助你的心裡更健康或是認識自己,以往好的方向改變的話,我覺得這是好的。或是也可以作為陪伴跟輔導別人的一種教材。」——迺哥
- 聊天話題
迺哥提到,如果團隊真的很喜歡用分析工具的話,比較合適的用法是:假設今天有新朋友來到你的教會,測完之後可以做為聊天的話題,也真實地問對方覺得那些準、哪些是他覺得不準的。而不是藉由標籤化的方式來把人定型,那樣會有些可惜。
- 陪伴或輔導的輔助教材
迺哥也分享自己在一對一陪伴或輔導中,有時候也會以這些測驗當作輔助教材,幫助小組員認識自己。所以我們不需要全盤否定這些工具,而是謹慎地使用它們。
「人格測驗不能成為逃避成長的理由,也不能取代神的引導。」——迺哥
無論是星座還是人格測驗,問題都不在工具本身,而在於我們為什麼使用它。
星座可作為文化話題、關係的起點,但不能成為信仰依靠;人格測驗能幫助自我認識與輔導,卻不該成為標籤或安全感的來源。基督徒的價值與方向,應根基於神,而非任何測驗結果。唯有回到祂的眼光,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