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徒可以「躺平」嗎?

有時候,身為基督徒累到不想努力了,覺得「躺平」或許是一種解脫;但同時又擔心,這樣是不是就失去了神對我們的呼召?在這種拉扯裡,我們真的能找到心裡的安息嗎?

 

文 / 天恩悅讀,《這裡問題很多》專訪

  1. 從「最壞的時代」看見「最好的盼望」
    如果沒有自己的價值觀,就只能被別人的價值觀牽著走。——陳德堅
    談到當代年輕人的壓力,陳德堅引用狄更斯《雙城記》的名言:「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。
   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,並非一開始就想要放棄,而是在努力的過程中,發現自己「像在做仰臥起坐的人」——在半途中沒力,又倒了回去。那種疲憊地掙扎,讓人想要乾脆躺平。
    久而久之,問題不在於懶惰,而在於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努力。他舉例:「假如你沒有在行事曆上寫下你要做的事,別人就會幫你排進他的行事曆裡。」沒有選擇,就等著由世界替你選擇。
    若找不到內在動力,人就像一艘沒有馬達的船,只能隨波逐流。然而,即使身處混亂的世代,信仰就是我們的「馬達」和盼望。

  2. 神對工作的心意
    「工作從來不是懲罰,而是祝福。」——陳德堅
    「耶和華上帝把那人安置在伊甸園,讓他耕種、看守。」——創世記 2:15
    最重要的問題也許是——我們為什麼要工作?我們在工作的態度上,是否仍與上帝同行?神從起初就賦予人管理與創造的呼召。若一個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最終能夠不必工作,那他一定很苦。就像有人結婚,如果是為了婚後就不用自己洗碗了、不需要付出,那樣的關係一定痛苦。陳德堅提醒,工作不是為了能收穫什麼才有價值,而是因為付出本身就有價值。因為能夠給予,正代表著我們已經先擁有,也才能成為祝福的管道。同時,神也會在工作中訓練我們,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、發覺自己的特質,並在過程中榮耀神。

  3. 努力有什麼用?不是都會被忘記嗎?
    「我們若靠基督,只在今生有指望,就算比眾人更可憐。」哥林多前書 15:19
    我們今天的工作,不只是為了今生的舒適,而是為了永恆的成長。
    陳德堅笑著說:「我有個朋友退休後,說他想開一所免費的美髮學校,教一百個學生。你看他的眼裡有光,這就是盼望。」
    基督徒的人生,不是沒有疲倦、沒有跌倒,而是在挫折中仍不放棄,仍相信上帝在我們裡面動工。當我們看見盼望、重新得力,我們就能再一次選擇相信、選擇前行。神所喜悅的生活方式,不是永不失誤的完美人生,而是在軟弱中仍有信、仍有愛、仍有盼望

 


👆🏻 點選了解更多

👆🏻 點選了解更多

 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分享

原創信仰時事內容
好書精選摘錄